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原理初探-中国在国外建立了多少家清算银行
上回说到
《消失的1.2万亿存款都去哪了》
,这里再做一些补充。既然说到这里了,索性趁机把跨境支付转账这个事情研究透一些。
我们先回顾一下报道原话:“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其它先不说,单看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元,我能想到的,理论上有4种可能:还贷、购汇、资金外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到期不续,或者四者兼而有之。
存款是由贷款创造的,那么还贷尤其是提前还贷,就会减少存款。从4月份新增贷款数据结构以及房屋销售情况,有这方面的因素。
购汇,用人民币购买美元,商业银行再向央行购汇,央行收到人民币而吐出美元,那么这笔人民币将被一笔勾销,这是过去外汇储备发行人民币的反向路径。货币总量减少,人民币存款自然减少。由此,外币存款应该增加,但是4月份外币存款依然减少296亿美元,存在外币流出的可能性。
资金外流。既包括外汇也包括人民币直接流出。在上一篇中,我们通过银行业会计分录,清楚看到,跨境转账支付,会导致国内人民币账户存款的减少。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再补充一下,存款间结构的变化。其中,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万亿,流向我在上一篇有过分析,这里再补充修正一下。
消费。居民存款减少而转变成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这是理论上,可是我们看到,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再结合CPI数据来看,这个方向可能性小。但是它们之间无论怎么流转,存款总额是不会变的。
货币基金和炒股。居民存款将转变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这里提一下,后者此类存款就是证券保证金,当你用证券保证金购买了股票,也意味着必然有人把股票抛售给你,对方的股票又会变回证券保证金,因此这块资金会维持一个动态总量。有可能。
理财。同样转变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不过我这里有个疑问,当理财产品资金筹集完毕,如果投向实体项目或企业的话,又会转变成非金融企业的存款,但我们看到实际上这部分是减少1408亿元的,如果理财增加为何企业存款减少?有可能理财资金的确流向了企业,可是企业用这些钱去还贷了,导致企业存款的减少?或者理财资金还未投向企业,依然囤积在金融体系内,还需考证。
季节性因素。我们考察以往,似乎历年4月都存在存款减少的情况,这与年初大量放贷,银行为应付季末存款考核要求而拉储,过了时点这些存款就会退回。有这方面的季节性因素,但今年减少数量尤大,特别是居民存款下降幅度。但季节性因素,只是存款结构之间的流转,总量不会增减。
另外,我们货币发行机制,已经从早年的外汇储备发行人民币渠道,转变为主要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到期不续,意味着人民币的回收。这些资金对于存款是间接性的,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增加银行准备金账户金额,银行再提取这些资金,用于应对放贷后的转账提现需要,从而将人民币划入居民或企业账户,变为存款。这个数字在4月有所收缩900亿不到。另外,在5月节假日期间,到期不续的数量较大,规模在5000亿左右,本人猜测可能4月贸易顺差较大的缘故,因为外汇储备,具有替代公开市场操作的发行货币的作用吧。
图片由AI产生
关于存款下降,大致就这些。不过今天重点要看资金外流,我们以人民币跨境支付转账为例,进行考察,看看它究竟会不会导致国内人民币存款下降。我可以先告诉你结论:会。
人民币跨境支付,看了几天,感觉涉及体系博大精深,几天时间其实是研究不透的,只能抓些精华和重点,捋一下主干思路。
任何的支付系统,都不是一天建成,历史演进下来,其中的学问细节,恐怕大学可以专门开设一门课程,一个学期学不完。
我认为,整个链路有几个核心要点,需要知道。
清算系统,clearing systems。通俗地说,就是对账,也就是轧差。包括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全额清算就是每一笔都进行结算,而净额清算,就是各家银行往来明细盘点后,只对净额进行最后的结算。形象地说,就是几家钱日间庄互有往来,日落关门后,大家坐在一起,对一下账本,弄清楚谁欠谁多少钱。
结算系统,settlement systems。通俗来说,就是划账,钱的所有权真正发生转移。现代账户记账的背景下,就是在账户之间进行真正的划转。在中国,这部分功能是由SAPS系统(Settlement Account Processing System,清算账户管理系统)实际完成的。这里我提出一点异议,中文名称是否应该叫结算账户处理系统更精确一些的?因为我发现,很多场合清算和结算是混用不清的,容易造成理解混乱。形象来说,就是盘清账本后,就要结账,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给到对方,两清。
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s。这是一种金融基础设施,通常会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但归根结底是依靠大额支付系统的指令和清算结算来完成的。
支持系统,support systems。负责传递消息。在我国,对应着PMTS,Payment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支付报文传输平台。国际上我们熟知的SWFIT,其实属于这个层面的概念,其实它本身并不具有清算和结算功能,只是一个指令和回应的消息传递网络,而真正完成转账支付功能的,是它所连接的支付系统以及清算和结算系统。
上述几个部分,其实就构成了支付基础设施体系的主要组成。在我国,对应的是CNAPS,是 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System 的缩写,也就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目前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以下简称 CNAPS2。
而人民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是构建在其上的又一个系统。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叫做 CIPS,即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的运营公司“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在CIPS上线之前,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有两种方式:
代理行模式。就是国外银行到我国境内银行开设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理外国银行进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当然这种代理是基于两家银行之间的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国内这家银行具有国际结算业务许可。通俗的说,就是外国银行到我们国内银行开设账户,这样外国银行起到一个跨境作用,我们国内银行账户和他境外银行账户,可以通过其银行内部进行转账,从而实现了跨境支付的功能。
清算行模式。就是境外清算行,或我国银行到国外开设分行并承担清算职能,与国外银行签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为国外银行开立人民同业往来账户,提供跨境人民币支付等功能。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到外国去开设银行,人家到这个银行开设账户,与上边例子相似,我们的银行就实现了境内外账户之间的跨境桥梁作用。
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共同的缺点,如果存在很多家银行,就需要两两之间开设很多账户,签署很多协议,还要占用流动性。而CIPS系统出现,解决了到处设点、两两相连的麻烦,境内境外各家银行或清算结算机构,直接与CIPS一家相连即可完成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支付和转账。
图片由AI产生
其基本设计逻辑是,各参与行(一般都是银行总行,可以是国内行,也可以是境外行)在CIPS开设记账账户,CIPS自己在国内大额支付系统开设清算账户,CIPS先与各参与行进行清算轧账,并将结果发送到大额支付系统,最后真正的资金划转在SAPS系统中完成,清算账户不允许透支,清算余额为零。银行总行再将支付或收到的资金数额,通过其内部系统,对相应账户进行记账。各直接参与者,可以通过专线和CIPS相连,也可以通过SWIFT报文系统和CIPS连接。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境外行作为直接参与者通过专线直连CIPS系统,还是通过国内直接参与者间接连接CIPS,
人民币资金的划转,通过央行CNAPS2核心模块SAPS,在境内外账户间真实发生了
。
换句话说,人民币对外支付转账,必然导致国内某个账户存款的减少,而对应的境外收款账户的金额增加。其实不仅是人民币,如果换成外币,这个基本原理和过程是一致的。
仔细想来,如果没有计算机和网络,在过去,无论是国内支付还是境外转账,白银的的确确是需要真实运送的,只是现代钱的概念已经从实物转变成了信用,以记账形式代替了,可是万变不离其宗,谁也不会凭空白给,跨境支付转账,只是在协议和抵押物的担保下,在账本账户间流转而已。
实际上,无论是CIPS或者银行之间直接签署协议的代理或清算行模式,开设的清算账户,实际操作,都是需要铺垫资金的,是真实资金在划转,当然也有信用额度,但这个信用额度也是以合同和担保物为后盾的,或者以央行及国家信用为担保。因为谁也不傻,不会白白给你垫付资金的。
同时,我们也会明白,为什么跨国支付转账需要相隔几天才会到账,因为很可能付款行和收款行之间需要经过多家代理行甚至跨清算机构,各单位清算往往是日结或定时进行的,来回对账需要时间。虽然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可以秒到,但银行收到这些信息并不意味着真实收到了资金,而是要等到清算结算后,资金才会真正划转银行,再通过银行内部系统对用户账户进行记账。
而国内某些实时支付转账,有一些是资金同步实时划转,因为我国的SAPS已经支持净额划转和实时划转功能了。但对于跨境支付,期间途径节点,可能是日结或定时结算的,通常需要几个工作日内才能完成,但有一些是支付机构或者银行,为提升用户感受,而进行的垫资行为,确认完传递信息后,先为客户账户记账打款,真正的资金划转要等到结算系统结算之后,一般会隔天。
我没有研究过美国的跨境支付转账情况,但是我想,基本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美国国内美元结算,是通过 Fedwire Funds and Fedwire Securities,他是一个由美联储运营的实时大额结算系统,美联储的成员机构可以接入,通过这个系统调度自己在美联储的账户,进行美元资金所有权的划转。这有点类似我国的SAPS系统。
而海外美元清算支付,是由 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s (CHIPS)完成的,他其实就是纽约清算所的银行同业支付系统,1970年建立,由纽约清算所协会(NYCHA)经营,是全球最大的私营支付清算系统之一,主要进行跨国美元交易的清算。似乎与我们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有点相像。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海外美元跨境转账支付,其实都要到美国的CHIPS系统兜一圈的。
根本原因是因为海外美元,其最初来源,一定也是从美国流出的,清算结算还是依赖美国的清算结算系统来完成的。
虽然我们知道,境外银行可以发放美元贷款,但是必须知道,美元贷款是受制于美元准备金的,而美元准备金也就是备付金依然只能来源于美国国内的美元,并受至于美国国内结算系统节制。
我们还是回到事物本源,反过来论证,如果海外美元真的是可以通过贷款凭空产生,也就意味着人家可以空手印美元,再用这些美元去美国换取实物财富,那美国会干吗?所以,唯一的符合铸币税这个逻辑,美元只能来源于美国境内,美国才获得到用绿纸换实物的好处呀。
关于境外银行如何发行美元贷款,我想这又是另一个很大的研究主题,以后有机会再说。
关于跨境支付转账,我得出的结论,资金外流,无论币种,都会导致国内本币存款的减少。以上仅以人民币跨境为例,也只是蜻蜓点水一些皮毛,由于时间仓促,
非常遗憾没有找到结算部分具体资金所有权划转的银行业会计分录,这方面的资料几乎找不到。我想,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实操记账凭证,那将是表明资金如何流转无可辩驳最有力的证据!
文中提出了一些关键节点和名词,有兴趣的可以继续顺次研究下去。
[摸头]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