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完成拆分125个居委会,划小社区管理服务颗粒度,家门口服务更精准-上海社区基金会
让家门口优质资源便捷可及,上海正加速划小社区管理服务颗粒度,优化管理服务半径。在去年完成拆分125个居委会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推进3000户以上和有条件的2000户以上的居委会拆分。3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社会治理法治化综合执法检查启动会上,市民政局表示,“划小社区管理服务单元,以此放大居委会服务的精准性”。
为赋能基层治理,近年来上海陆续出台涉及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5部地方法规,进一步明确社工职业队伍建设、居委会建设等。代表们表示,将在执法检查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更好地为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建言献策。
减负:社区变小管理变细
“拆分后的居委会能按需配比基层社工,充实壮大人才队伍,有助于填补社区管理服务空白点。”启动会上,市民政局公布了本市社工队伍发展现状。目前,全市共有5.6万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9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人员结构持续优化、薪酬水平稳步提升,社工成为更有奔头的职业。”
为给广大社工进一步“松绑”“撑伞”,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介绍,将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便于社工通过“民情记录本”记录相关信息,实现台账从纸上到云端的迁移。
针对基层“事务多、牌子多、不合理证明事项多”的“三多”难题,相关部门将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梳理形成居村委会出具证明、信息系统(台账报表)、考核创建、居村挂牌清单等,推动基层减负落地落实。
增能:让机关围着基层转
权力有限、责任无限,是当下社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以加装电梯为例,因涉及各类地下管网迁移。一个居委会如何“叫得动”诸多部门来协商?
为让机关围着基层转,对照《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相关单位积极推进“条”服务“块”。比如,指导街道运用“约请制”,召集由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公共服务、管理和安全事项。
此外,上海积极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撬动多元主体的自治活力。数据显示,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达6142家、备案在册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2.66万个、社区基金会达87家,数量规模全国领先。以专业加梯社会组织为例,在推动民心工程过程中,已成为“小巷总理”的左膀右臂。
代表们指出,这些新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是完善的“三驾马车”。物业、业委会、居委会需各司其职、互为助力。市房管局对照《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细化居委会在业委会组建、换届改选和日常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积极推进居委会成员兼任业委会委员工作。厘清责任、亮出清单,“三驾马车”各自找准定位、照章办事,让基层治理始终处于良性运转的轨道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徐毅松出席。
稿件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