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上海“十三五”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2015上海市保险公司多少家

Lisa 0

东方IC图

进入“十三五”决胜时期,上海向着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的目标前行。值得一提的是,要素市场一直是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短板。“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借着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3000亿元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的契机,进一步提升上海保险市场的层次和能级。

现代保险的起源,一个来自海上,一个来自阿尔卑斯山谷。两者都体现了保险转嫁风险,互助和再分配的精神。

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被寄予厚望。在已经公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注重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4月6日,在“十二五”上海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坛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在中国保监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上海保险业迅速发展,保险业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是实现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的决定性的阶段。”郑杨透露,“此前,上海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预计年内批复。其中,我们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

“十二五”成效显著

4月6日,一场名为“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引领未来”的上海保险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展在浦东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6楼拉开大幕。一幅幅照片记录了上海保险业过去5年取得的成绩。

对此,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行业自身的改革创新和行业外部政策支持两轮驱动,始终围绕上海承载的国家战略、上海特大型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三大主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凝聚力量,改革引领未来。”

在裴光看来,过去5年,上海保险业在国内保险业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国际保险业的影响力更加显著,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发展成效: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市场功能有效拓展提升;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实力不断增强;保险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保险发展内外环境同步优化,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凸显;保险监管现代化加速推进,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严守不懈;创新驱动先行先试,上海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成效明显。

对于上海保险业取得的成绩,郑杨给予高度评价。他进一步指出,上海保险业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为3个方面。

一是中外资保险机构不断集聚。2015年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今年争取要开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也落户上海,上海人寿开业,到2015年底在沪的保险总公司有55家,占全国总数的1/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7家,占全国的1/3。此外,还有保险省级分公司95家,航运保险中心、资金运营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性的保险机构近70家。保险中介法人机构215家,上海保险量多质优,类型丰富,功能齐备,外向度高,已经呈现出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的雏形。上海在全国保险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对外开放的程度持续提高,上海市共有28家外资保险公司,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劳合社等国际主要保险机构在沪建立了子公司和分支机构。2015年在上海保监局的积极推动下,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保险业正式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这对提升我国在全球航运保险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传播险、货运险等部分业务领域,上海保险行业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三是保险市场持续创新活力。上海保险业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到2015年底在沪保险业的总资产近2.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0%。2015年原保费收入1120亿元,同比增长了14%。近年来众多的国内创新改革工作在沪率先开展,比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的重大改革,已注册产品600多个,超过了2013年、2014年备案制审批产品的综合。

“在全国创新开展了保险中介机构的重大改革,率先推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新型责任险种,开创集保险、银行、政府联合信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履约保证保险。全国的不动产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第一单均在上海落地。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开创了创业保障保险,科创医保。”郑杨强调说,“保险业正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作为保险业从业者,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高志缨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围绕着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两大大局,促进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深度服务国计民生,已经成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保险行业推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目标明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贯彻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和《上海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保险业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裴光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将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成为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成为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局的压舱石,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生力军。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上海国际保险中心”。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裴光认为,首先要牢牢把握好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重大机遇。上海是自贸试验区、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和交汇点,发展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其次,坚持以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为核心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健全保险市场体系为抓手,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惯例接轨的保险规则体系为关键,以强化保险创新能力、交易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重点,按照业务类型从在岸至离岸、功能定位从局部至全局、影响半径从国内至国际,率先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最终建成保险机构和保险功能集聚、保险技术进步与保险创新互促、中外资本共同参与、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并重、国际影响力强的综合性国际保险中心。

此外,“十三五”时期,上海保险业发展将聚焦六大任务。具体包括:改革开放,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新一轮保险开放创新,着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和全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国际保险中心制度创新和保险机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深化航运保险、再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三大支撑,形成保险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

创新驱动,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保险机制模式、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激发保险业创新发展动力,支持上海市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保险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力;

拓展服务,构筑民生保障支撑。积极应对上海深度老龄化,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业健康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发挥功用,服务特大城市治理创新。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作用,有效辅助政府职能转变,为智慧城市建设配备保险工具和技术,推动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依法履行保险监管职责,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营造规范经营环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合规、诚信立业,集聚各类保险人才,建设一流保险基础设施,营造向上舆论氛围,为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创造环境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要素市场建设一直是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短板。‘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借着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3000亿元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的契机,进一步提升上海保险市场的层次和能级。”

助升政府治理能力

“‘十三五’时期,保险业发展大有可为。”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乐观地表示,“保险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大力度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姚庆海看来,保险具有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现实需要,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客观要求,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迫切愿望,群众增强风险保障的热切期待,都为保险业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

“今后,保险业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大保险’格局将日益清晰。”姚庆海进一步指出,可以预见,未来2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保险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具有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好基础。

对此,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陈冬梅表示赞同。在她看来:“作为社会的一项制度发明,商业保险现在也覆盖了经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有一句话叫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保险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不仅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而且它的功能可以定位为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和社会管理。”

陈冬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保险业如何助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首先是加快建设巨灾保险制度。陈冬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十三五”规划纲要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时特别提到加快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制度。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的国家,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是一个当务之急。”陈冬梅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是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支撑的灾难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但同时这个救助体系比较单一,财政压力比较大。”

国际上,保险赔付一般会占到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30%-40%。资料数据显示,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主要是各级财政拨付救灾资金和社会捐助,保险赔付仅占0.2%。

“加快推进巨灾保险机制及制度建设,加强巨灾保险立法建设,加快出台配套的财税支持政策,形成财政支持、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已经迫在眉睫。”陈冬梅强调说。

此外,进一步提升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能力。

陈冬梅分析说,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开发了很多适合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险种,重要的是,已经融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保障范围扩大到了像信贷风险、市场价格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等各个方面。

第三,发挥责任保险的社会治理作用。责任保险是现代化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进一步发展医疗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工作、环境污染责任险、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校方责任险等。

当然,保险业可以帮助政府实施精准扶贫,主要从大病保险扶贫、农险扶贫、补位扶贫和产业扶贫四个方面入手。

“因此,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险业自身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完善。”陈冬梅表示,“要实现保险的上述功能和作用,需要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保险业的转型和升级。”

其实,上海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做出了一些创新和尝试。高志缨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保险行业推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动承接了上海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全覆盖。新农合这一块的覆盖人群达到了76万人,总赔款达到了8385万元,很好实现了大病有效的覆盖。

与此同时,创新了大学生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直付网络,实现了上海市大中小幼保险支付网络的建设。开展了上海市大学生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的支付试点工作,上海保险业充分发挥市场效能,创新设计了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险的支付网络,将保险、商业网络和大学生居保就医紧密结合,由保险公司事后赔付,定期结算,减少了学生的负担,提升了服务。

在发挥保险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方面,高志缨透露,上海已经推出了社区综合保险,实现辖内民生保险的全覆盖,保障百姓在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后能够减少损失,减轻负担。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奉贤、嘉定、徐汇等区实施。奉贤的民生保险项目从今年1月1日开始起保。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志愿者保险。为帮助志愿者有效化解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风险,该计划为志愿者覆盖人群达到了140余万人,开通了志愿者的绿色通道快速理赔。

“未来,保险业要跳出保险看保险,更好的做好‘保险+’的文章。”高志缨认为,“一是‘保险+健康’,将传统的保险与传统的健康管理相结合;二是‘保险+养老’,我们的保险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每月领取一笔养老金,而是融合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的管理,在这方面中国人寿等公司已经先行先试,在全国各地多地区建立了养老基地;三是‘保险+资管’,保险资金不断发挥产业链的作用,将保险的主业与健康、养老、医疗等产业链的投资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保险产品供给侧的改革,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航运保险迎重大机遇

在诸多保险领域,航运保险一直是上海保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上海“双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上海航运保险的国际影响力在“十二五”期间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的保费收入分别达到全国的44.46%和15.7%,合计保费收入38.34亿元,占全国船货险保费收入的26.76%,较2010年提高了9.82个百分点,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船货险在岸保费收入之和。

对此,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最有发言权。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十二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入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航运保险在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方面不断创新,航运保险市场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航运保险业务呈现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伴随着航运市场保险的规模扩大,上海航运保险聚焦制度创新,接轨国际规则,推出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升级的新举措。2014年5月19日,监管部门授权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

“协会条款的开发,是上海自贸区建设保险市场相关制度的一项创新,有利于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激发了保险产品创新的活力,也改善和提升了航运保险产品的规范化。”在降彩石看来,“这也有利于借鉴和引进国外成熟航运市场的保险产品,提升我国国内航运保险的水平。”

2014年9月24日,协会开发的第一个条款在中国保监会完成备案,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2015年7月1日,在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上海保监局的具体指导下,航运产品注册制正式实施,是由保险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参与,形成了监管部门依法授权,第三方平台运营,使保险监管制度和保险服务的重大创新,截至到2016年第一季度末,共注册产品1123款,超过2013年、2014年备案的总和,极大丰富了我国航运保险产品的种类。

按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地位和要求,“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紧跟国家战略和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为航运保险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和完善的保险保障制度。

“上海航运保险业在‘十三五’期间也面临着更大的新的发展机遇。”降彩石强调说,“要进一步强化航运保险生态的产业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改革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动航运保险向纵深发展,提高航运保险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尤其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推动航运保险发展的新高地。在降彩石看来,“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走出去提升为国家战略,对企业全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谋划全球化的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航运保险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发展责任。作为风险补偿,投资管理的现代保险业,应当充分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支持企业跨境运营的风险防控意识,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此外,降彩石表示:“我们将积极开展航运保险指数建设,提高中国保险行业风险识别能力和科学定价能力,扩大中国航运保险业承保规模,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中国航运保险业自主定价权和国际影响力。”

“融合世界航运保险发展的生态圈,加强航运保险国际合作,融入国际市场,提升话语权,维护我国航运贸易领域的国际权益,加强与国际航运保险组织等方面的交流,争取各类专业席位,深入参与相关贸易规则的制定。”降彩石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要不断提升我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话语权,从保险角度积极维护我国航运贸易领域的话语权,不断优化航运保险发展软环境,与航运保险国际市场相结合,积极建言,明确相关的司法解释,积极参与和支持,逐步形成国际海运,加强与海事法院和海事仲裁机构的沟通。

欧大师隔音降噪门窗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订制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定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