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万家社会组织助力攻坚脱贫-兴华教育基金会
图说:社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民政局 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上海社会组织与精准扶贫高峰论坛今天上午在公益新天地举行。目前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5万家,这些社会组织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7月2日,上海市民政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布了上海社会组织服务“三区”(社区、郊区、贫困地区)的情况,目前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5万家,年度总支出超过453亿元,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三区”即“社区、郊区和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和“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今年2月,上海市民政部门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关于本市社会组织积极服务“三区”建设的倡议书》,呼吁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三区”建设,为建设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作出新贡献。
推进社区基金会参与社会治理
从全国首家以“社区”命名的基金会到首家社区公募基金会,再到“社区基金会创投大赛”筛选培育公益项目,编制《社区基金会公益项目手册》,上海积极引导和推动社区基金会发展,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治理。
近年来,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社区中日常性的帮困、助老、纠纷调解等矛盾较为突出。2012年,上海在国内省市中率先开始探索社区基金会,以汇聚、整合社区爱心资源为抓手,通过资助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对象,解决社区问题。2012年成立的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基金会是全国首家冠以“社区”名称的基金会,2013年成立的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是全国首家社区公募基金会,目前上海全市登记注册的社区基金会共有74家,约占全市街镇数量的33%,净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其中普陀、虹口、徐汇、杨浦已率先实现了街镇社区基金会全覆盖。
经过几年的运作,上海社区基金会在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补充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参与社区治理“组合拳”的重要一环。上海长寿社区基金会通过“长寿社区型食物银行”以及“分享冰箱”公益项目,用社区基金会有限资金撬动起了社会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本市社区基金会由政府投入的总额达1亿余元,撬动了0.6亿元社会资金参与社会治理,即1.6元政府资助吸引带动了1元社会爱心资金参与。
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基金会每年入户探访和困境家庭关爱超过200户,发起“螺蛳壳儿童空间改造项目”,汇聚起一条集捐款、捐物资、捐设计、捐评估监测等为一体的公益爱心链。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上海社区基金会累计开展公益项目600余个,公益支出达2000余万元。72家社区基金会服务社区群众50万人次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服务生活,也带动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融合。
服务郊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推动上海郊区发展,服务郊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上海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以服务崇明区为例,3月29日,上海市民政部门和崇明区政府联合组织“上海社会组织服务‘三区’建设—崇明区城乡社区治理项目推介活动”,组织49家社会组织深入崇明区的乡镇、村居实地考察,对接社会资源,助力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5月19日,20家市级社会组织与崇明13个乡镇村居签订了20个城乡社区治理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均是崇明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如为老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扶贫济困等方面,直接资助金额约400万元,同时提供设备技术、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服务等。
这些签约项目聚焦助老、帮困、生态环保与民生服务等方面,如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和上海正事公益基金会资助中兴镇中兴村及陈家镇花漂村村域内70周岁以上老人、大重病患者进行结对帮困,对癌症患者人群开展慰问和心理辅导;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修建改造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为堡港村和聚训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地;上海天爱公益基金会、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资助虹桥村“独居老人关爱”及合中村老年活动室及助餐点改造。
上海市民政部门从去年重点对接奉贤区,到今年牵手崇明区,独创了搭平台、促对接、引“活水”的模式,引导市级社会组织积极服务郊区,成为郊区社会治理领域的“外援”,包括建平台、引资金、找项目、促就业、献爱心,聚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和生活改善、志愿服务。今后,这种“活水”模式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社会组织能将爱心资源、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优质服务惠及郊区百姓。
汇聚上海力量服务全国扶贫
上海社会组织地处上海,却心系全国。上海市民政部门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对口支援地区,勠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2017年上海社会组织共参与新疆、西藏等上海7个对口支援省的8个地区170多个项目建设,爱心项目总资助1亿多元。从服务全国范围上看,上海社会组织对口支援地区涉及云南省、新疆喀什地区、贵州遵义、青海果洛州、西藏日喀则市、江西等地区,其中资助云南省的资金占比最高,达到4155万元,金额占总对口支援投资的34%。
从对口帮扶领域来看,涉及文化、卫生教育、基层治理、培训服务、助老助残、创业就业、科技科普、生态保护等,其中上海社会组织更关注对口支援地区的文化教育领域帮扶,累计帮扶资金达5193万元,金额占总对口支援投资的43%。
“一个鸡蛋的暴走”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目前筹得善款超过4348万元,让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的2.5万余名农村孩子在校期间每天吃到一个鸡蛋,同时超过9万名孩子得到医疗服务项目、寄宿制学生健康卫生项目等资助。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建成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命名的红军小学108所,资助金额2958万元。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通过开展“梦想中心”公益项目,不仅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目前 “梦想中心”项目已覆盖全国600个区县的2862所学校,服务师生超过300万。上海兴华教育扶贫基金会从2006年基金会成立开始,陆续在贵州、甘肃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贫困县设立了“兴华奖学金”(1000元/年,资助至高中毕业)和“希望之星奖学金”(5000元/年,资助至高中毕业),资助家境贫困但学习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避免中学阶段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发生的辍学现象,受益学生超过1万名。
从对口帮扶形式来看,上海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从原来资金和物质帮扶,提升到服务和智力帮扶。2017年6月,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开辟沪滇两地就业扶贫绿色通道,通过举办“百企入校入村,万岗帮扶万家”赴滇开展校企、村企劳务协作对接交流活动,当年就精准帮扶文山建档立卡贫困户1735余人次,在州内外顺利上岗就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授人以渔”,助力科普扶贫,先后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32套流动科技馆、42个乡村电脑教室、800台电脑、近万册科普图书资料捐赠给新疆、西藏、青海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
作为上海复星基金会的拳头项目,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计划开展十年,每年至少投入3000万元,为推动项目切实落地执行,复星设立集团乡村医生精准扶贫办公室,要求37名全球合伙人全部对口扶贫,还在集团内部首批借调19名全职员工派驻到项目示范县一年,逐年轮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组织开展了“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 果洛精准扶贫助困项目,项目由2016年起至2020年止为期五年,共计总资金投入为1000万元,其中每年投入200万元,资助1000户贫困群众脱贫。
目前,上海市社团局与市合作交流办正在合力推进援助贵州等对口帮扶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指导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在云贵地区推进“自然能提水”公益项目,已建成6个试点项目,解决了云贵地区共计5个镇、1个乡的23500人和3000头牲畜的饮水需求,并实现了超过31000亩农田灌溉,并和建档立卡户口的生活生产直接挂钩。
上海,海纳百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作为一座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市,公益和慈善是它不可或缺的温馨底色。经过数十年的播种生根、蓬勃发展,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因慈善和公益变得更加美丽,更具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