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考-邮政正德人寿两年拿了多少钱
□ 刘诗伟
问百度,的确可以知道许多关于上津的信息。
但我去上津打卡印证百度后,你依然滞留在上津。你进入了上津四千年的时空。
上津何以名?去时,一位同行的诗人说:“上”或许是“商”的借音。这位诗人对词音向来锐敏且有深见,而他所以把“上”与“商”挂钩,则因为上津有商王族起源地之说。你甚至进一步从百度上获得佐据:商国之商汤几经迁城,至河南商丘,灭夏自立,国号为商;既然商国立在别处,上津之地便不属于商国中心,便要避用“商”字了。这么看,“上即商”的想象似乎不违传统“国理”,犹存疑虑只是缺乏实证。
那就姑且上津吧,毕竟商国以来的上津已逾四千年矣。
烈日倒是确凿,四千年大体没变。我们一行在耀眼的阳光下走进上津古城的北门,拾级登上青砖城墙。城墙外侧照例有用作攻防的凹槽,提示你想及彼时的箭弩。眼前的碑文介绍:城墙高九米,宽五米,周长一千五百余米,围形如靴,内设九条街,取“立足于长治久(九)安”之意。诚然,这个靴形的上津古城并非而今的上津镇:不必去城墙的凹槽口眺望,城外楼宇的玻璃已把光亮反射过来。
上津古城只是上津镇南边的一片古迹,而且也不是“商国”的遗城。单说这城墙,始建的时间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约过去一百二十年,自明正德年间至明嘉靖三年,断断续续四十多年再造一次;之后,又一百二十多年,清顺治七年做过一番全面整修;再后,历经三百五十多年的存毁,直到2005年,上津镇人民政府重启修缮,落成现在可观可行的古城墙。你在想,上津古城应有两个概念,一个指城墙内的古城,一个是涵盖城墙内外的古城;由“商国”到明洪武元年,悠悠三千多年,此地有上津古城,没有古之城墙的记载,而城墙乃是建筑与兵器发展带来的城防工程——多么漫长的发展过程!至于上津镇人民政府重修城墙,已然不是用于城防,而是为了把古代的城防留存下来。
那么,也就是说,商汤在此大举移师时没有此城墙,魏文帝曹丕在此首建平阳县时没有此城墙,宋代岳飞在此屯兵血战时没有此城墙,包括在此为杨贵妃转运荔枝龙眼时也没有此城墙……彼三千年之上津,天地无遮,野风浩荡,房舍散聚,车马不羁。及至明洪武元年建筑城墙,事实上无法包罗整个上津古城:城内面积仅八万平方米,聊可布置官邸贾宅、衙门戍所、酒肆客栈、市廛勾栏,万千民寮还得散布在城外的野风中;即使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至此、清乾隆年间王聪儿统白莲教义军入境,也只能在墙里墙外扎寨磨刀,闹得沸反盈天。
于是冒出一个问题:何来上津古城?
上津地处秦岭南麓,位于十堰、安南、商洛三市连成圆的中心,今属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辖区。我站在城墙上向城外巡望,四面青山环抱新镇楼舍——你看见一条柳荫掩映的碧水从城西流过。我开启北斗地图,发现这条碧水从北方蜿蜒而来,于此地冲出一片平坦盆地,继而宽阔南行,汇入汉江;你想到,汉江连结长江,长江走向东南去往东海——这条作为汉江上游支流的碧水便是天然的金钱河。你明白了:此地属楚,北邻秦界,楚有水路,秦有山隙,而彼时的交通工具无非船与马,由秦至楚先马后船,由楚而秦先船后马,既可“朝秦暮楚”,亦可“朝楚暮秦”;如此,中国的西北和东南便互有指望。
一切都因为这条天然而古老的金钱河:它冲出一片平地,让商族生息,让南来北往必经此道,让西北与东南交通,让货物经济汇聚,让上津之地得以麇集繁荣,让上津古城的治者需要一圈城墙,也让兵家必争战乱频仍……这里,曾23次建县、7次设郡、4次置州,最后一次是1947年解放此地时设立上关县。
金钱河岸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你想起上津也叫柳州城。那些摇曳的柳树纤柔婀娜,多么像长袖娉婷的女子。公元755年,唐玄宗末年,东南各地挑选秀女送往朝廷,于上津登岸集结,正要换乘车马,迤逦陆行,不料,长安传来安史之乱的消息,前途顿生凶险,一时三千秀女困滞上津,不久,萍飘蓬转,纷纷散落民间……至今,鄂西北有“上津自古出美女”的传说,想必是秀女基因的遗传。然而,你分明看见了彼时的三千秀女,她们全都活在此际的垂柳之上,妙曼的形影中传来水淋淋的笑声——竟是欢欣。
从南门一侧的石阶走下城墙,穿街向北。街面早已衍化成现代普通的光景,民房店铺毗连,大多刷了“已征收”的标识,似将还原古貌。有一处红四方面军的旧址,有一所中学,有一间十字架斑驳的教堂。同行的郧西作家杨世春说,他是上津古城的最后一个“遗老”,老家就在北门内面的附近;我们去世春家,世春的母亲站在堂屋门口跟我们招呼。堂屋里很是幽静。你许久盯着老人看,看出了老人眉眼的美丽——轻软的夏风穿堂而过,老人的白发微微颤动。我知道你想到哪里去了。从世春家的后院望出去,城内有许多高大的香椿树。世春说,这些香椿树是新社会长出来的,每年的香椿嫩芽真好吃。你问他的母亲由谁照顾,他说他有一个胞弟在上津工作。你在意这城墙下寻常的生与活。
出北门,回上津镇,回到古城外的现实里。
我们去参观“中国(郧西)上津古城写生基地”,看到一块“江夏区援建”的标牌,当地负责人借此向我们介绍,国家有先富带后富的号召,上津是武汉市江夏区对口支援的偏远山镇,十几年来,江夏区一直在帮助上津发展旅游、茶叶、生态环保等产业和事业。如此,现实里的上津古城其实另有一个版本:当全国整体高速发展时,上津一度沦为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
郧西诗人周国军二十年前曾在上津镇邮局工作,他给我们讲了两个跟贫穷落后有关的笑话:一次,他捡出一封信,信封上没贴邮票,贴着三根鸡毛,他把鸡毛拨去,替人买了邮票贴上;信发出后,他按寄信地址找到乡下的寄信人,告知往后寄信须贴邮票,对方反问“不是说鸡毛信的吗?”又一次,一位老汉来邮局打长途电话,问过话费价格,犹豫不决,他看出老汉嫌话费太贵,让对方把要讲的事讲给他听,他做整理压缩,对方用方言绕来绕去地讲,花八分多钟讲完,他用普通话复述三分钟,对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他替老汉打长途电话,节约了五分钟的话费。这两个笑话显然只能是二十年之后的笑话,因为现在上津乡村的老汉已经用上了手机;但是,你笑不起来,许久沉浸在上津人二十年前一本正经的生活里。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古时兴盛的上津到近现代却衰落了?
原因还是那个原因:其兴金钱河,其衰亦金钱河。当公路汽车与铁轨火车出现后,金钱河里的木船经济与秦岭山道的马上思维再也跑不赢别处了;而且,落后之地难免遭遇冷眼、回避和舍弃,发生加速衰落的反效应。
上津,一度衰落得只剩下遥远的历史。
然而,冥冥的自然总是蕴藏公平的伟力。时至当代,上津终于迎来反转发展的机遇:由于外地经济繁荣不断催生旅游诉求,上津数千年仰仗金钱河积淀的文物与文化忽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宝贵资源。今日之上津,坐拥湖北唯一、全国知名、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墙,城内有明清街市、“上津梆子”、红色革命纪念馆,城外有金钱河、上津道、生态林田、天子渡口水体景观……从1993年到2017年,上津古城和上津镇先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4A景区。旅游,让上津搭上了时代前行的便车。
谢谢你——金钱河!
参观上津古城和城外部分景区的当晚,上津镇党委书记王才上带我们去看天子渡口水体景观。景点位于上津古城西边的湖面,不设栏栅,开放式观赏。夜色中,观众散布湖岸的看台,湖面幽明宁静;四千年前的明月亮高悬天空,地面街灯星星点点,隔湖的公路上车灯流淌。忽然,乐声响起,象征金钱河碧水的彩色水花破空升腾,高与宽不下百米,形成巨大的水幕,水幕中,上津的历史纷至沓来:帆举橹摇、货物启运、街市熙攘、战马甲士、火龙梆子、秀女蹁跹、柳条依依……而水在乐中起舞,光随水态变幻,把历史的上津渲染得鲜活诱人。
你看着水幕,听着水幕,想着金钱河的隐喻、上津的衰兴、人类的轨迹、自然的逻辑,在无际而不确定的想象中,一些东西渐然清晰起来……你对上津有了一种特别的喜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