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出口对GDP贡献率下降中国着力转型0
两会前瞻:出口对GDP贡献率下降 中国着力转型
两会前瞻:出口对GDP贡献率下降 中国着力转型 更新时间:2010-2-22 0:00:40 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两会”即将登场。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阴霾下实现的超级“V”型反转,将使“两会”这桩中国国内的政治生活大事吸引到外界更多关注的目光。
依据以往经验,今年中国“两会”将通过回顾总结去年成功实现GDP“保八”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同时宣示部署2010年的发展目标与政策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不会沉醉于荣登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剑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鲜表象,一场攸关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转型行动业已渐次推进,并将于“两会”期间成为舆论焦点。
“扩内需、促消费、调收入、重创新”,前所未有的决心表达,无论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春节前中国高层的密集表态中皆可清晰看到。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3.9个百分点,出口负增长甚至是两位数的下滑在近几十年来尚属首次,且这一成绩单是在近乎穷尽政策扶持手段的情况下所取得。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滚动壮大,海外市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势必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美欧发达经济体因危机导致的消费与生产模式改变,以及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都在预示中国正在逼近头顶的天花板,曾经习以为常的出口高歌猛进时代将一去不返。
在出口因外需萎靡大幅后撤的2009年,投资无疑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头号功臣,亦将在今年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键在于,高强度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不可持续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注定其只能纾一时之困,而非长久之计。
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本月初在中央党校讲话时所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则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而从其讲话中多达五十多个“加快”的表述中,更能体味出中国对于经济转型的迫切渴求。
转型之根本在于立足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消费不足问题,催生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内动力,通过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等手段,真正激活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比美欧日人口总和还要多的天量市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超过3000美元,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跨越这个门槛国家的消费需求将会出现大幅提升。在2009年应对危机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异军突起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4.6个百分点,创近十年之新高。
对于出口与投资,另外两架拉动GDP增长的马车来讲,转变发展方式同样重要而迫切。
如何改变出口产品结构,扭转“中国制造”在海外的低端形象,成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仅录得产业链上利润最为微薄的一段,姑且不论其对资源、环境带来的诸种浪费与危害,这种以量取胜粗放发展方式的未来空间也将日益逼仄。
在投资领域,中国不仅要警惕投资过度带来的经济过热风险,还须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着力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国内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步伐,引导民营资本流向实业,鼓励民间创业,切实破除“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以遏制因投资过于集中产生的所谓“国进民退”态势。
勿须讳言,中国经济若要实现科技与制度双轨创新,完成转型远非朝夕之功。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要启动推行涉及方方面面的新一轮改革,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