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投资总监tmt投融资
大家好,关于tmt投资总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tmt投融资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共享充电宝类共享产品具不具备投资价值?广州真的缺少天使投资人吗?共享充电宝类共享产品具不具备投资价值?2017年4月12日,北京朝阳大悦城,用户从设备上租赁充电宝
4月12日,用户在查看某商场充电宝租借机共享充电宝:真痛点还是伪需求?
巨头蜂拥布局;规模战悄然打响;未来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共享充电宝悄然亮相,消费者仍然好奇和陌生,但市场竞争已狼烟四起。
4月12日,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揭开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争夺战。
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
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对于消费者和商户而言,充电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它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还是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
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但共享充电宝的现在和未来仍然不算明朗。
现状
至少15家企业密集入局
共享充电宝正在占领商场。如果你在北京的商场或者车站等公共场所留意,可能会发现多了许多共享充电装置。用户扫码,就可以租借一个充电宝,或者实现付费快速充电。
这正是最近流行的共享充电宝。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探访发现,目前主流的三种共享充电宝模式已经分别进驻北京的主要商场,且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大同小异。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三家,这三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
痛点
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刚需
2013年底,袁炳松在浏览淘宝双十一数据的时候发现,24小时内,淘宝共卖出了200万份充电宝。
他感觉,手机充电是个硬需求。
手机充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
第二年,袁炳松创立了来电科技,主打充电宝租赁。
“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则补充说,在今天,共享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于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共享经济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
“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
与手机充电需求相悖的是充电宝本身不小的体积和接近一斤的重量。
“2013年开始移动支付逐渐普及,未来的习惯是简单出行,很多人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谁还想着带一个充电宝?”袁炳松谈道。
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
“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
场景
共享充电宝使用频次受限
作为某餐饮店店长,彭先生对共享充电宝反而有着担忧。
两天前,彭先生接到上级通知要入驻共享充电宝。他发现,这个充电宝是要顾客自己付费使用的。而此前,为了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彭先生的店里一直免费提供充电宝,吧台里面也可以直接充电,这两个渠道已经可以解决顾客需要。“顾客来吃饭的时候,充个电还要让客人交钱,这种服务会不会让顾客产生反感情绪?”彭店长怀疑。
另一家餐厅承认,让充电宝入驻是个误会,“老板一开始以为这是免费的,后来才发现客人充电要扫码付钱,但设备已经送来了。”
据店员描述,机器到店里已经有三、四天时间,一次没使用过。
与商户合作,是共享充电宝的主流使用场景之一,但从体验端来看,现实并不十分美好。即使主攻大场景的共享充电设备也面临着使用频次的考验。
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探访发现,即使坐落在流量巨大的购物中心,机柜式共享充电宝也谈不上热闹。
4月10日,北京朝阳区某大型购物中心,工作日下班晚高峰。
经记者测算,半小时内共有13位消费者来到“来电科技”机柜前希望借取充电宝,其中7人成功借出,6人未完成借取,无人购买数据线。
未借取的6人中,2人将柜机误当作了充电端口;4人发现需要缴纳100元押金后选择离开。
这正是摆在共享充电宝行业面前的挑战:如何培育起用户习惯,进而提升使用频次。
“以共享单车为例,供给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使用但不一定要拥有的东西就可以变成共享的基础。充电宝是一个道理,要先解决的是供给端的规模化的问题,从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小电创始人唐永波说。
变现
“没打算现在就盈利”
不声不响中,规模的“闪电战”已经打响。截至目前,来电科技已经进入了80多座城市,铺设了1700多台机器,每天租借两万余次,“小电”也已入驻了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5座城市,唐永波透露,接下来将会开通20—30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入局。
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据悉腾讯是由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介绍迅速入局。
“来电科技”也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可在其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即可免押金租借充电宝。
目前来看,现阶段大家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二是押金;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
据袁炳松透露,目前,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不约而同,快速跑马圈地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共识。
“去年我们制定的目标是百城万点,这种情况下我是可以挣到钱的,但现在的目标变成了百城百万点,先跑马圈地扩大规模。”袁炳松说。
“我们还没有考虑盈利,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还是想把规模程度和密集度给铺起来,后面再去思考具体的盈利模式。”唐永波说。
挑战投资人五问风险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分析。
在他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成长到近百亿的规模,但目前来看,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和压力,伴随风口的往往是愈来愈大的泡沫。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
第四,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分众传媒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在他看来,精准化营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未来的出路之一。“但还要看他们收集上来的数据比地图类或社交类应用收集的数据价值大还是小,收集到的数据能不能达到可用标准。”赵豪说。
除此之外,手机数据的安全性,始终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绕不开的问题。
未来
绕不开的资本持久战
进入北京后,袁炳松感叹,北京的投资套路是“真野”。
“我说我就需要5000万,投资人告诉我这个事情5000万根本打不住,这是一个资本大战,是个资本驱动型市场,要尽可能的拿更多的钱,资本愿意花钱来买抢占市场规模的时间。”袁炳松回忆说。
“去年我们制定的目标是百城万点,这种情况下我是可以挣到钱的,但现在行业突然起风了,更多的玩家涌了进来,资本跟我说这目标定得太低了,于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改成了百城十万点,2019年上半年达到百城百万点,先跑马圈地扩大规模。”
要快,要再快,袁炳松一直在深圳小步快跑,发现资本市场希望的是他没命的跑,是坐着火箭往前冲。
不可否认,这个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少,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场已然硝烟弥漫,“百电大战”近在咫尺。
在袁炳松看来,这场仗不得不打,而且是场持久战,想要冲到最后就必须备足兵马粮草。“我拿美金的原因就是因为美金打仗更好打,竞争到最后我可能要融资7、8个亿美金能把这场仗打完,人民币拿40、50个亿是比较困难的,一群股东在下面董事会都不好开;另外美元资本对“打仗”这事也更包容。”
袁炳松预计,今年下半年这场仗会进行到更激烈的阶段。“可能会打价格战,有人会推出两小时免费,三小时免费,打补贴战。”
在陈洪亮看来,共享充电宝市场未来能跑出来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切入消费者端的模式要足够的轻,包括取消借和还,去除押金等方面,门槛越低越好,要让消费者更自然地进入新的消费场景中;
第二,从团队本身来考量,既要兼具地面运营能力,也要兼备产品本身的技术能力,共享充电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里面也存在许多的产品门槛,包括电池稳定性、连接性等要求;
第三除了本身团队之外,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和它形成角对的生态团体,比如招募城市合伙人,要搭建出整个体系,让社会上的更多的人有所参与。
因此,在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眼中,共享充电宝的资本持久战要分为“持久”和“战”两个点来理解。
首先“持久”是必然的。“任何企业从开始创立到IPO,都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没有一家公司说我能在一两年时间里就把这个市场占领住,五年已经是个比较快的时间。”
另外是“战”的部分。“我不希望看到把资本烧在过去出现过的补贴战里面,而是希望把资本用于技术改进、产品改进,放在服务消费者本身,而不是烧在对手身上。
本文由大比特资讯收集整理(www.big-bit.com)
又有三家共享充电企业获上亿元融资!与此同时,一篇《致焦虑的风险投资人》被刷屏,文中称目前恐怕是中国TMT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抢不到,焦虑,怕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抢到了,也焦虑,怕落入了别人的陷阱。科技投资圈为何如此焦虑?又该何去何从?
从4月开始,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突然被科技创投圈青睐。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
共享充电宝月吸金数亿
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一门好生意还是大泡沫?大量资本涌入的背后是对其前景的争议。近日,当电商聚美优品老板陈欧花了3亿元投资了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不怎么掺和科技圈内事的“国民老公”王思聪立马不惜以“吃翔”为赌注,表达对共享充电宝的不看好。
5月9日,主打小机柜模式的充电宝分时租赁平台“非常电”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Hi电”获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完成B轮3.5亿元融资。在小电科技新一轮投资者名单中,腾讯赫然在列。然而,就在上个月,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在一个大会上还直言:“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看不准却要投资,腾讯投资共享充电宝的消息瞬间引爆VC圈。
一篇《致焦虑的风险投资人》昨日被刷屏。作者在文中写道:“最近除了充电宝和人工智能还能投点什么?这是我半年来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这恐怕是中国TMT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
投资人赶潮流投资
科技投资圈真的开始焦虑了吗?广州日报记者此前就共享单车投资热采访多位VC时,不少投资大佬就直言主要是“怕错过”。投资摩拜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坦言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VC有很多压力,比如说有来自LP(股东)的压力,LP会问中国现在共享单车这么火,你怎么都没投?如果投了0.1%,就没有压力。你投失败的项目永远没有人知道,因为已经没有名了,但你只要成功就可能所有人都知道。第二种就是大家都觉得跟着口袋特别深的投资人,或者特别有自己逻辑的投资人做投资会比较保险,因为反正后面有他们撑着。所以很多投资人去赶潮流。”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创业投资领域的投资项目相比2015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但中国创投市场整体的募资额是2015年的1.7倍,再创历史新高。创业者、创业公司的供给端减少,让天使投资可选择标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至于有人说——2016年实质上是天使期的寒冬,中后期的公司或者投资机构其实是更为活跃的,这些优质标的反而得到了更高的溢价。于是,中国科技创投圈出现“看起来很好的企业,早就抢破头;不好也不坏的企业,却又不敢投;看不上的企业,偏偏涨上天。”的怪现象。
分析:VC圈必须回归产业
“2017年对于成长期投资、早期投资,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一样不容乐观,因为各个领域涌进来的人还在增加。大家都想赚快钱,赚大钱,而不是想认真的创业。大家都不愿意冒险,所以才会抱团取暖,降低风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天使投资机构开始往后移,比如说真格基金,开始做B轮、C轮投资。
晨兴创投执行董事程宇认为,2015年、2016年大家都在讲资本寒冬,更重要的潜台词是科技创新的寒冬,从2015年开始新的科技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出现像苹果这样的划时代的产品,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来说,这个阶段都很难捱。
中国的VC投资,到底要向何处去?业内认为,要消除焦虑,VC圈必须回归产业。先进制造业及更多消费领域,还有很多风口需要挖掘。VC应擦亮自己的眼睛,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硅谷著名投资大咖QasarYounis此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投资人过于看重“趋势”和“风口”,而高科技项目,需要足够的研发时间,更希望拿到有长远眼光的资本,而不是两三年就退出的热钱。
广州真的缺少天使投资人吗?2015年,一位创业者在网上发了一篇吐槽在广州难找天使投资人的文章,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当时引发了不少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
如今一年过去了,广州天使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道哥投身闹客邦的创业以来,在与广州本地的天使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深入沟通交流,一同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其中切实的变化,如今总结如下:
1广州为什么缺少天使投资人?说实话,在如今的“双创”大潮中,相较北京,广州相对缺少天使投资人的现象本质上还和广州的地域特色以及现实情况相对应,其实不是“缺少”,只是不那么的“刚需”导致的不够活跃。
首先,不是没有而是太低调。
在广州一个经济活跃度十分高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投资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诸多的资本都参与其中,只是这些资本更多时候是投资传统行业,而且都是以VC、PE或者债券投资方式居多,所谓的天使投资需求并不多。
其次,因为不差钱,自己拿钱创业的多。
广州本土创业者,不少都是家族型,而且都具有一定的积累,即使不是广州人,也是来自潮汕地区的广东人居多,这些创业者一般的创业起步都是自己掏钱,家族供给,以及自己的资本投入,从本质上对于资本的,特别是早期资本的需求不大。
再次,纯TMT创业较少,实业生意型创业较多。
纯正的TMT创业项目,因为其早期都是出于赢得用户开拓市场的阶段,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且多数都是平台型项目,因此需要更多的资本,而广州本土的创业项目,多数是即刻有现金流的项目,从本质上说起步比较容易,对于资本需求不大。
并且,出来做TMT领域创业的创业者,多数来自本土的网易、YY等巨头企业,一方面这些企业出来的员工都自己能够搞定早期资本,并且其过往的企业都会参与投资,而且多数都去做即刻可以赚钱的游戏和周边项目居多,因此对于早期资本的需求不大。
最后,缺少一群从大企业走出来有带动作用的单干群体。
早期活跃在天使投资领域的投资人,一般来自几个领域:
其一,原来的投资机构中有工作经历的;
其二,来自传统企业的高管,并拥有一定的财务自由度以及募资能力;
其三,成功将企业带到资本市场,实现很好的回报后投入到天使投资领域。
而在广州,缺少从企业出来的一些典型的带头性的人物的带动,以至于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2当下广州的天使投资环境当下的广州天使投资环境,在多方主体的投入下已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从广东天使会核心团队中不断萌生出来的独立品牌、独立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到传统企业高管的下海进入天使投资领域,以及外来的品牌加入到广州的天使投资领域搏杀带来的鲶鱼效应,都促成着广州天使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具体的变化大抵如下:
成熟的传统企业纷纷投入早期项目的发掘
以无极道投资集团为背后的依托,广东天使会会长孙政权在2015年频频出手,投资了多个广州本土的早期项目,成为重要的新入力量。而拥有较长历史的岭创俱乐部在经历了早期的社群建设和发展之后,发起的岭创大赛影响甚广,并且成功募集了易一天使广州基金。广州本土创投品牌创大,在双创大潮中把握到了其中的核心要诀。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一方面投资了不少的本土项目,另一方面又到处开疆扩土,将创大的孵化器迅速铺及到了珠三角乃至全国,形成了广泛的网络布局。
而《羊城晚报》作为传统媒体企业,也联合腾讯众创空间以及3W孵化器,将物业改造成为众创空间,并引进了不少的投资机构,资深投资人赵剑海的海朋资本就入驻其中。
而拥有一定政府背景的广东文投,正借助双创大潮,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手段,发挥国有背景的优势,成立了早期天使投资基金,开始大规模的投资早期天使项目,并且开设孵化器进行实体创业孵化。
企业管理层下海进入创投圈
朱波在做天使投资人之前,曾经独立创立科技公司,并且在华为担任高管,带着丰富的行业和产业管理经验,投身天使投资领域,创立了创新谷,迅速在华南形成了品牌影响;
而拥有达晨创投丰富投资经验积累的傅哲宽,以及中科招商广东公司高管经历的曾峥也另立创投基金品牌——启赋资本,以其产业投资和新材料两条主线,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且在广州投资了考拉先生等诸多的明星企业;
而微投网创始人俞文辉之前就担任本土企业的投资总监,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人脉,后成立雷雨资本和最早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微投网,成为专业投资出身的天使投资人,迅速进入创投圈打拼,并取得不俗成绩;
而刘俊杰、朱文平等在传统事业企业打拼过的本土老板,以及在UT斯达康这样的企业中从事高管的人群,也纷纷投入市场,开始以机构(湾海资本)投资者身份开始投资本土项目。
拥有传统产业投资经历者开始生态模型打造
中科招商和粤科金融等本土投资机构,都在PE和VC产业投资业务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双创大潮中,VC投资正在不断前置化的当下,这些传统老牌投资机构,纷纷开始下沉投资领域,开辟天使投资基金,进行投资链条的全程打造,打造从种子、天使、VC、PE和并购上市为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而中大创投,在产业投资项目红红火火的同时,开始募集早期天使基金,并且开始运作实体孵化器——中大创新谷,打造创投生态体系,成绩显著。
人才回归与外来品牌的引入
易一天使的合伙人曹日辉,在2015年带着易一天使广州基金回归广州,并且与本土创业社群岭创俱乐部合作,在广州本土投资了多个早期项目,这个中山大学毕业生的回归,加强了本土天使投资氛围;
而曾经的资深媒体人廉洁,成功将创业家i黑马品牌引入到广东,成立了i黑马广东分舵,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成为本土重要的创业服务机构。通过黑马会社群活动带动了本土天使投资氛围,并通过几次大型的创业大赛,以及天英汇天使投资人联盟的成立,让本土天使投资人形成了集体品牌,大大增强了本土天使投资的品牌实力和内核实力;
而暴龙资本的麦涛更是与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组成了同盟,成功连投了广州本土多个明星天使期项目,成功实现了广州本土创业项目与北京资本的无缝连接。
一些成功案例促进了早期创业项目的兴起
在经历了早期的沉积之后,广州第一批明星创业项目,诸如考拉先生、超级课程表、礼物说、1号外卖、1号货的、闪聘、有米科技等等明星创业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也使得更多的创业者,特别是草根创业者也纷纷投入到创业大潮之中,更催生了对于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强烈需求。
3发现华南天使投资30人曾经被诟病,如今的欣欣向荣,广州本土天使投资氛围正在不断完善,更多的本土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正在被更多的本土创业者发现,实现了精准的对接,共同促成了广州整体创投氛围的优化改善。作为本土的创投媒体,闹客邦2016年3月份正式启动广州天使投资人价值发现之旅,“华南天使投资30人”大型访问活动今日展开,由闹客邦创始人道哥亲自担任对话主持,走访和深度对话活跃在华南(广深为主)的天使投资人。
通过对话,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投资故事,挖掘他们的投资价值观和投资偏好等信息,全面剖析本土天使投资人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本土创业者对于这些投资人有全面的了解,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创业项目的投资人,也让“南派天使投资人”的形象能够通过“华南天使投资30人”的大型访问,真正确立起来。让本土创业者找天使投资不再困难,也不必再跑帝都魔都去找投资,就地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是华南本土的创业者,如果你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活跃在华南天使投资圈的投资人,希望更加深入对其进行了解,与其对话;或者是认为这些投资人值得向更多的创业者推荐,请推荐给我们。
我们将优先选择对这些对象进行走访和报道,并且有可能为你搭桥直接面见这些投资人,与其深入交流你的创业项目,踏上创业快车道,就请一起来推荐你心目中中意的投资人。
关于tmt投资总监和tmt投融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