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业公立医院改革药品调价政策出台
医药保健业:公立医院改革、药品调价政策出台
医药保健业:公立医院改革、药品调价政策出台 更新时间:2011-3-11 10:18:12 事项: 继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来,3月7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同一天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 新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浩大工程,改革方向明确而过程复杂,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各项配套执行政策和细则将陆续出台,对行业和公司的中长期影响也需要综合辩证地看待。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艰巨但必将大力推进和逐年改善;发改委针对“09版新医保目录”的药品也将分批分次地进行调价,我们对药价调整观点不变——不因次要矛盾迷失主流方向。靴子逐一落地后,有望释放市场对“降价”的恐惧。经过调整后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已企稳,上升趋势逐步形成;在进一步充分消化估值、政策、业绩因素之后,2季度板块性行情值得期待。 评论: 一、有关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工作思路和2011年主要安排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进入点面结合、边试边推的新阶段,既要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又要大力推动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 主要任务包括5大方面的内容1、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2、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3、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改进群众就医服务,实施控制医药费用的惠民措施,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 4、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 5、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细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深化细则;继续坚持“普惠制”相比10年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1年的《工作安排》大体框架不变,主要变化是针对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相关细则。其主要看点包括:1、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影响:县级医院的发展会促进品牌药品的下沉和放量,县级医院的用药结构更加合理,大品牌药品在县级医院的推广变得容易,同时,县级医院的发展将促进其大病种的接诊率,心脑血管、肿瘤、手术相关药品和器械生产企业将面临新的增长点。城市三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骨干医务人员的培养将在用药习惯和用药结构上发生一些变化,之前在城市三级医院市场做的好的品牌药企将受益。2、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改进群众就医服务,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3、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影响:医生和护士的待遇提高,有助于削弱商业贿赂对药品使用的作用力,以前靠回扣做医院市场的药企将会被挤压,走学术营销的优质药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4、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影响: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将服务更多的人群,提高患者就诊率,促进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从而提高品牌药品的美誉度,但这需要药企的学术营销覆盖到相关医疗机构或医生。 二、有关此次抗生素等药品调价 平均降价21%,较市场预期缓和国家发改委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年降价金额近100亿元。此次降价幅度较市场之前预期的降价幅度可能超过30%要缓和一些。这是自1997年以来发改委第27次对药品价格的调整,涉及单独定价和统一定价药品。此次总体降价原则:1)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目的是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保证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2)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不至压抑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3)对已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价差。我们认为此次调价还是体现了差异化而不是一刀切。 此次降价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不大本次降价针对医保目录,而不涉及基本药物,理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2、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3、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改进群众就医服务,实施控制医药费用的惠民措施,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 4、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 5、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细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深化细则;继续坚持“普惠制”相比10年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1年的《工作安排》大体框架不变,主要变化是针对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相关细则。其主要看点包括:1、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影响:县级医院的发展会促进品牌药品的下沉和放量,县级医院的用药结构更加合理,大品牌药品在县级医院的推广变得容易,同时,县级医院的发展将促进其大病种的接诊率,心脑血管、肿瘤、手术相关药品和器械生产企业将面临新的增长点。城市三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骨干医务人员的培养将在用药习惯和用药结构上发生一些变化,之前在城市三级医院市场做的好的品牌药企将受益。2、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改进群众就医服务,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3、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影响:医生和护士的待遇提高,有助于削弱商业贿赂对药品使用的作用力,以前靠回扣做医院市场的药企将会被挤压,走学术营销的优质药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4、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影响: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将服务更多的人群,提高患者就诊率,促进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从而提高品牌药品的美誉度,但这需要药企的学术营销覆盖到相关医疗机构或医生。 二、有关此次抗生素等药品调价。平均降价21%,较市场预期缓和国家发改委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年降价金额近100亿元。此次降价幅度较市场之前预期的降价幅度可能超过30%要缓和一些。这是自1997年以来发改委第27次对药品价格的调整,涉及单独定价和统一定价药品。此次总体降价原则:1)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目的是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保证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2)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不至压抑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3)对已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价差。我们认为此次调价还是体现了差异化而不是一刀切。 此次降价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不大本次降价针对医保目录,而不涉及基本药物,未来将陆续出台后续调价政策,但最终对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是良性的发改委将分批分次对09版医保目录药品进行调价。除此次的抗微生物和循环系统药物之外,预计将对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神经系统用药物、以及中药等其它类药品价格也将陆续出台另外2-3次调价动作。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基本药物在各省的招标过程中会由“市场竞争”形成实际执行价,发改委的政策将考虑到其管制的“最高零售价”应尽可能地贴近市场实际价格,此次调价完全按照此方向,实际是挤掉“最高零售价”和“实际招标价”之间的泡沫,间接影响实际招标价,对企业出厂价的影响相对较弱。我们认为对个别企业个别品种而言降价可能是阵痛,但不会对行业整体形成明显打击,而且还将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大型优质企业的长期发展。 板块估值企稳,业绩待分化 我们在3月1日发布的《3月投资策略:密集业绩披露期寻找可靠增长》指出,2月医药板块如期止跌反弹,3月面临业绩考验。医药板块的调整,首先是估值向下修复,其次是业绩是否达预期的考验。估值已企稳,3-4月份则面临业绩大考。 不可否则10年的市场热情可能促使盈利预测偏乐观,最近披露年报及快报的公司则显示一些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因此3月份反弹能否持续将由业绩说话。年报和1季报明朗之后,低估值和具确定性较高成长的公司有望维持升势。3月份预计医药板的表现与大盘相比偏弱,个股将随真实业绩的体现而分化,但板块整体缓慢上升的趋势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