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采购门槛要降自主品牌紧盯千亿大单
公务车采购门槛要降 自主品牌紧盯千亿大单
公务车采购门槛要降 自主品牌紧盯千亿大单 更新时间:2010-2-23 23:52:47 在全国人大会议提议政府采购用车自主品牌比例不低于50%的议案获得通过之际,嗅到政策春风的自主品牌车企开始针对政府采购市场加紧“排兵布阵”。 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研究确定自主品牌汽车的标准。据悉,新的公务车配备办法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务车的采购门槛。一般公务车的排气量从2.0L降低到1.8L、价格从25万元降低到16万元。而新方案将主要向自主品牌汽车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务车范围内。 这让自主品牌车企们闻风而动。奇瑞推出高端车型瑞麒G5,更高一级的G6也将推出;一汽奔腾在一个月内连续获得两笔政府采购订单。上汽荣威推出大客户专享等系列活动;长安汽车成立大客户部,在大客户部下面单独设立公务车采购分部,加大政府采购的开拓力度;江淮乘用车公司内部将宾悦定位为地级市、乡镇级别政府领导用车,销售公司集团采购部门的全体人马正在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开年终总结大会时举行针对性的展示活动。 但这项人大提案变成政府公务车采购具体政策,还有一段路要走,政府采购如何鼓励自主品牌等细节问题还有待明确。虽然深受鼓舞,但自主品牌车企对于政府采购的春天是否到来依然没有十足把握。 千亿蛋糕的诱惑 政府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政府采购金额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05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为600亿元,2006年增加到700亿元。2008年国家公务车采购的金额达到800亿元左右。 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政府采购金额很可能会突破1000亿元。50%的比例,如果按金额计算,就是500亿元。如果政策能切实落实,则意味着奇瑞、吉利、上汽、长安、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每年能从政府采购中分得50-100亿元的份额。 但尴尬的现实是,虽然自主品牌很看重公务车市场,却很难撬开政府公务车采购的大门。实际上,奇瑞等自主品牌的车型,早在2005年起就开始进入政府采购目录。2007年《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出台也让不少自主品牌感到欢欣鼓舞,以为政府采购的春天就要来了。但现实却是,自主品牌的车型大批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实际订单并没有随之大增。 以奇瑞为例,2009年奇瑞汽车在政府采购市场销售3400余辆,仅占2009年政府采购总量的2.3%左右。在政府采购应加大对自主品牌支持呼声很高的2009年,也只比2008年增长0.4%。 吸引自主品牌车企的不仅仅是公务车市场的蛋糕,更重要的是“官车”形象的带动作用。奥迪的官车形象对其私人消费有很大带动作用,而自主品牌尤其需要“官车”形象的带动,这意味着政府对其品牌与品质的双重认可,对于普通消费者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对于奇瑞等有心想往中高端市场发展的自主品牌来说,如果能在政府公务车市场站稳脚跟,依靠政府公务车的良好口碑与形象再开拓私人消费市场也就顺利得多。 希望与困惑并存 2009年年初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制定过程中,有关提高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比例的呼声就很高。最终出台的振兴规划采取了折中方式,虽然提及政府采购要向自主品牌倾斜,但并未做作一步具体说明。 这次人大常委会提议首次明确了政府公务车采购中自主品牌的比例,比起之前只是笼统地表示要支持自主品牌,明确比例的提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尽管50%的比例从人大提案到政府采购的正式实施还有一段路要走,嗅到政策转向春风的自主品牌车企眼下正在加紧行动,为自己的产品在公务车市场寻找一席之地。 “目前正是各地政府采购集中招标的阶段,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各地政府的招标。”金弋波介绍,为此,奇瑞还对旗下的不同产品进行了相应的市场细分。东方之子、瑞虎侧重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用车,A5侧重一般政府部门用车,新推出的高端产品瑞麒G5以及即将上市的G6则作为省市领导用车。 同在安徽的江淮汽车将政府公务车作为今年市场开拓的战略重点。“江淮瑞风和瑞鹰之前已经打开了邮政、医疗、公安等公务车市场,今后我们的重点是加大轿车市场的开拓。”江淮乘用车公司销售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同样地,江淮也对自家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定位,然后指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宾悦的开拓重点是县级市、乡镇等基层政府领导用车,同悦的重点是基层政府一般用车,通过与各地政府采购网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借近期各地政府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人员集中的机会,在一些地方进行针对性展示,发放宣传资料,让政府部门了解江淮的产品品质。 以往在政府采购方面着力不多的长安汽车,今年年初成立大客户部,大客户部下设5个分部,其中公务车采购、行业采购两个部门都是针对政府采购。“今年大客户部的销量目标是12万辆,其中政府采购占大头。”长安汽车总裁助理兼市场部部长王俊表示。 政府资源不那么深厚的民营企业同样看好这一机会,“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正好与自主品牌向上提升的步伐相契合,今年是比亚迪的品牌年,我们将会推出5款10万元以上的新车,这对我们开拓公务车市场非常有利。”比亚迪A1网络的公关经理徐安表示。 在积极准备的同时,自主品牌车企对于此次能否真正得到政府公务车采购的实惠依然心存疑虑。 首先是自主品牌如何界定,没有自主品牌的明确界定,很难保证50%的比例落到实处。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的政府采购文件已经明确要求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用车不低于50%的比例。 在“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共有38家汽车公司。其中自主品牌车企21家,车型达到60多款,所占比例超过50%。但从自主品牌车企的反馈看,没有几家企业因此获得大笔订单。 “没有自主品牌的明确定义,有详细的比例也难以落实。而且,不少政府部门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还是不信任,觉得其品牌太低端,这种观念不是出台50%比例的规定就能很快纠正的,需要时间。”一家自主品牌的公关负责人表示。 其次是50%的比例如何界定。在每年的政府公务车采购中,虽然轿车占大头,但也有不少数量的工程用车、皮卡、MPV、微车等车型。如果不分车型,只是总量笼统规定不低于50%,那很可能自主品牌轿车在政府采购中没有多大提升余地。如果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采购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产品采购自主品牌金额均不低于50%,才有可能保证自主品牌得到实惠。 “目前关于自主品牌所占50%的比例没有具体说明,是占数量的50%还是占金额的50%现在没人说得清楚,是否分车型也不清楚。希望尽快有明确的规定。”王俊表示。 “我们也很关心这方面的问题,目前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各地的政府采购目录已经不难,但在实际选择上还是选择合资品牌车型的多。如果能有进一步的详细规定,50%比例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金弋波说。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与权力寻租。“现在全国几乎一半大省都有自己的汽车企业,很难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再多自主品牌车企进入采购目录也难避免暗箱操作、索要回扣等权力寻租现象。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政府采购中并不是没有。”另一家自主品牌的负责人表示。 合资企业亦有准备 如果说规则不明、地方保护是自主品牌车企对于政府采购的近忧,那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则是其远虑。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大众、通用等巨头近几年开始加大本土化开发的力度,上海大众的朗逸、上海通用的新君威等市场热销车型已经证明了这些合资企业的自主开发实力。不排除形势需要的时候,这些合资企业也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 事实上,广汽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本田等企业已经开始打造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广汽本田的理念已经在车展上高调亮相,开始上市前的宣传推广。 目前,关于什么是自主品牌汽车,政策方面并无明确规定。前两年自主品牌概念争论比较多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建言国家发改委出台细则界定自主品牌,但此事后来并无下文。 从业内专家与政府官员的表态看,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是自主品牌的一员。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研究制定者之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曾表示自主品牌应满足四个条件。 这四个条件为:一是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取得的商标专用权,也就是注册商标;二是必须是上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商标专用权;三是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和认可权以及产品的技术转让权;四是必须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在汽车外部显著位置如车头和车尾加以标注。 这也意味着,今后广本理念等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将与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享有同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