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新生心语向着未来更好的自己出发

summer 0

新生心语 ▏向着未来更好的自己出发!

新生心语 ▏向着未来更好的自己出发!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8月初收到了云南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很开心。

开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本科被录取时,觉得自己过去两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这就是传说中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什么......两年?是的,我是考了2次才被云大录取的。

今天回顾一下过去两次准备考云大MBA的心路历程和考研对我自己意味着什么,希望对有意向考MBA的你能够有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两次冲击云大MBA!

第一次开始准备考研差不多是在2018年10月份报名后才开始的:买教材,听课程,做习题。当时的感觉好像比考本科时还累,因为时间上只能在工作之余,而且也没有人再像高中老师那样督促你学习了,所以动力和持续性就比较差。

因为工作的原因,2018年年底那阵子长时间的出差较多,所以我只能逼着自己尽量抽时间备考。

现在还能依稀记得那年冬天周末窝在酒店里看课程视频;在返程的高铁上带着耳机,跟着APP背单词。

比较有趣的一次是:在出差的飞机上,我从登机开始就在做习题,旁边坐着的大爷时不时看我一眼。然后在发飞机餐时,他忍不住问我:你这是......在考博士吗?我一愣,然后笑了:没有,准备考个在职研究生。

考试前一天我才从外地回到昆明,第二天就上考场了。虽然觉得自己准备得很用心,但是由于时间的仓促和基础较差的某科,最终的笔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刚刚过了录取分数1分!

我想一定没戏了。不过后来学校通知复试。我犹豫了:去吧,这个笔试成绩大概率上是打水漂了;不去吧,万一呢?万一能......对吧?

后来还是缴费去复试了。当时抱着的心态是:既然走到这一步,不如花钱去买个经验。即便今年不能录取,也为明年再战“趟个路”。

结果呢,结果就真的只是“趟个路”。因为压线的笔试成绩导致综合成绩在如此激烈的录取竞争中完全成了“炮灰”;但另一方面,参与的这次复试的成绩还不错,给自己“二战”增加了信心,同时也了解了复试的流程和复试问题的大概形式。

(去年参加完招生说明会后信心满满)

第二次的准备花了半年多时间,准备的就更充分些。也跟着线上培训的老师参与了几次“模拟考试”——连考试科目在周末的时间安排上都与实际考试一样——从而对考试也更加的有信心了。

成绩出来后发现和自己去年相比有着不小的提升。虽然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分数,但觉得应该可以被录取了。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为啥要考MBA?

对我自己来说,选择读MBA这种在职研究生是需要勇气的:上课与作业会占用很多业余时间,如何在工作之余的家庭生活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是一个问题:学费相对不菲,也是一个资金压力。但最终决定去考,是基于自己三方面的现实需求去考量的。

一、系统学习商业与管理知识的需要

工作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我发现自己慢慢对商业知识愈发感兴趣:

企业的战略、产品、营销、人力、财务、文化等等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的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自己不断找资料和课程学习;

做过带小团队的初级管理者,知道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岗位的角色转换的难度,也理解了那句话“管理知识不是说你坐到管理岗位上后就会自动获得的,而是要不断学习的”。

而且,在翻阅管理方面的书籍时,我愈发觉得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加艰难。因为产业中“低垂的果实”已经基本被摘完,再靠粗放式的管理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

这时候企业需要修炼“内功”,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去增强自身竞争力,去收获成色更好、味道更棒的“顶部的果实”。而这会为企业带来更多高端管理人才的人力缺口。

所以,对我自身而言还是需要系统的学习。光靠自己“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收集,整理,提炼,不仅难度大,效率也低。

我们都知道,只有系统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而校园学习,不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有完善的课程设计,老师的精心讲解,也有一个约束自己学习的考评机制,从而不容易让自己在学习上懈怠。

二、打造优质学习氛围的需要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将自我打造成“终身学习者”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而对于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的这种方法来说,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

四年多前我刚到昆明时,有点“举目无亲”的感觉。除了工作上的同事,认识的人非常有限。后来通过“吴晓波书友会”、“樊登读书会”等社会团体的一些活动,结识了一些积极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使我深刻的意识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圈层化趋势。

而有一些人,大学毕业工作了若干年后,放弃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重新拿起教科书,做起习题册......只为通过考试,成为一个在职研究生。这些人,我想大概率上都积极向上的人吧。而我也想去结识一批这样的人。

学习除了通过老师的“传道受业和解惑”,还有很多同学之间的“交流碰撞与启发”。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而我想,这个“点亮”两旁的“人”的身份,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

三、个人学历提升的需要

我的本科读是偏艺术类的专业,所以后来转行业去做其他时,说起来总觉得有些奇怪。加之现在大学本科生“普及”了以后,我的这个本科学历竞争力会相对较弱。

你也许会说:学历不代表学力(学习能力)。的确,我们在媒体上可以看到各种这样的例子,就像媒体会说微软和Facebook的创始人大学都未读完。

但我认为,能够用功读书,通过层层考试获得更高学历的人在大概率上比其他人更具备有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未来应该会是一种稀缺资源。

况且,企业在筛选人力资源时,总归要一个“抓手”。学历应该是其中相对更简单、易用的一种。

所以,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在一个“书没读够”的状态,如果你也在云南,欢迎来云南大学一起读MBA。

(不是酒没够,是书没读够......)

希望未来的三年的学习能够学有所用,为未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结尾

前晚看完小米十周年雷军的公开演讲,借用演讲的主题词送给在路上的自己和同路人:相信自己,一往无前!

向着未来更好的自己出发吧!

2020级新生 刘凯

房屋买卖

毅廉网

金融财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