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土地财政泛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个美丽的泡沫

Nancy 0

土地财政泛滥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个美丽的泡沫

土地财政泛滥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个美丽的泡沫 更新时间:2010-12-20 8:21:21   显然,土地财政都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以三大直辖市为例,上海、天津和重庆,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入的比值分别为75.49%、67.88%和58.49%。换言之,重庆的土地财政已经相当于其他财政收入总和的七成。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可见一斑,那么其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如果从全国的角度看,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额高达15000亿元,这相当于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5。对于这一数据表现,地产界的看法是房地产支撑了中国经济,业界之外的看法则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自然而然,“土地财政”一词在许多民众心目中贬义大于褒义。实际上,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财政也是无奈之举,2007年地方担负的事权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77%,但地方财政收入只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5.9%。相当于地方只拿着不到五成的资金,却负担着七八成的支出。  而1993年地方掌握的财政收入却高达78%,分税制的实施使中国出现了“强中央,弱地方”的现状。再反过来说,中央当年实施分税制也同样是无奈之举。1992年中央财政收入只有1000亿元,财政支出却高达2000亿元,赤字高达50%。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已经喊出“中央财政垮台论”。  中央向地方伸手,地方向土地伸手。分税制下,营业税、契税等税种由地方独享,于是大江南北都开始大力培养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富力、绿城、碧桂园等一大批现在呼风唤雨的大鳄彼时应运而生。  平心而论,这十几年来土地财政的确为地方发展经济带来了充足的粮草。如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就表示,“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果真如此吗?土地财政的实施,使市民支持着GDP两倍的房地产市场。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从2000年开始房地产价格很少有下调的案例,即便是2009年开始的大力调控,房价依旧稳居不下。资本是逐利的,“房价只升不跌”的神话让社会资金趋之若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曾表示,去年上海市信贷总量的一半与房地产有关。  20年前中国房产基本没有市场价格,而现在中国人的房产总值差不多有80万亿元。房地产的庞大吸金效应,其结果是扼杀技术进步的活力,越来越多投资实业的资本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投机。中国社会巨大的灰色收入也逐渐成为这个行业另一股新动力。“只升不跌”的神话越来越可信。土地财政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泡泡。  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20年前,日本已经向我们展示过其结局的代价。当年的日本,街头巷尾同样充斥着“炼金术”之类的大众读物,“房价不跌,地价不跌的神话”同样是全民流行语。1989 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80年代日本的地价也是垂直式的上涨,1990年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2.5倍。随着泡沫破灭,日本开始连续14年的房价下跌,2005年的住宅地价跌回1985年的水平。相关文章: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房价要害不在土地土地集约化促农资产业寻新定位业界料价格更优惠非盟财长未就非洲货币基金章程草案达成共识北京候选地王政治定价四高价竞标者出局中南建设17.7亿中标两地块经济学家鲁比尼:欧盟求生应放松货币政策快讯:获2亿动迁费用鼎立股份连创新高强劲涨停鼎立股份:土地拆迁价值连城快讯:获2亿动迁费用鼎立股份连创新高强劲涨停鼎立股份:土地拆迁价值连城

光学影像

上海仪器测量

影像测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