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Eric 0

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在“新基建”“创业板借壳”等概念的加持下,披露首个创业板借壳预案的爱司凯昨日迎来复牌后的第十个涨停板,游资狂欢,当天龙虎榜前五大营业部席位合计买入1.12亿元。

不过,虽然首单案例往往具有示范效应,但在一片叫好的同时,市场各方也不应忽视风险。

首先是市盈率高企。在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后,爱司凯的静态市盈率已高达611.17倍,远高于专用设备制造业37.8倍的静态市盈率,股价具有较大的回调风险。

此外,股价表现离不开公司及标的基本面。爱司凯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是新兴企业,也有可能沦落成“壳”。“壳股”爱司凯从事工业化打印,2019年年报还披露掌握砂型3D打印核心技术。但是,公司“上市当年即业绩巅峰”,随后业绩持续下滑,今年一季度亏损;反映在二级市场表现上,股价上市次月到达最高点后连连下跌,曾长时间跌破发行价。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将有越来越多号称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兴领域企业上市,投资者应仔细看清企业的科创属性及“四新”含金量。对于此次即将借壳的标的――金云科技,也是同样道理。从首个创业板借壳案例的问询函可看出,深交所也在提问中,要求公司用平实的语言说明金云科技的细分业务类别、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盈利模式及销售收入来源。

爱司凯案例令人深省的地方还在于,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回顾港股创业板经历,借壳上市风气盛行,一边是投资者买入控制权以取得上市地位;另一边是上市公司出售业务以便卖壳。这些活动吸引投机炒卖,港股创业板成为市场操控及内幕交易的温床。在“造壳-卖壳-借壳”的投机活动下,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随后检讨整体上市政策,严打创业板炒壳借壳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回顾监管层松绑A股创业板借壳政策的背景,主要因为过去一批上市公司因产业调整逐渐被淘汰,需要有出清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链紧张,随时可能爆发风险事件,需要引入外部力量重整。爱司凯上市未满4年卖壳,该案例的原因及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值得引起投资者的反思和注意。

中医胃病

股市930开始的

农运车发动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