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中欧MBA加征关税在即来看中美贸易战最新解读

autumn 0

中欧MBA:加征关税在即,来看中美贸易战最新解读

中欧MBA:加征关税在即,来看中美贸易战最新解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MBAChina网讯】依据美方声明,自7月6日起美国政府将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首批约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表示将以相同措施、同等规模进行反击。

这场因美国单方面提出加征关税而引发的贸易争端,单单是为了削减美中贸易逆差那么简单吗?这事儿竟然还跟中国人喜欢存钱有关系?

今天,我们请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为大家解读一下事件背后的玄机。

在我看来,削减对华贸易逆差并不是美国提出加征关税的主要原因。此次中美贸易战,是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在多维度、多层次的竞争中发生的一次碰撞,并不能单纯地从“贸易战”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看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顺差还是逆差,取决于该国的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如果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必然处于顺差地位。反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必然处于逆差地位。

美国民众储蓄意愿弱,国民储蓄长期小于国内投资,决定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中一定处于逆差地位,不光是对中国存在贸易逆差,对日本、欧盟等国也是如此。

中国正好相反,由于教育、医疗、购房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需求,中国民众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国民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决定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定处于顺差地位。

全球化给美国民众带来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刺激美国民众更多地去消费、更少地去储蓄;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顺差国又将赚来的外汇投到美国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率。在超低利率的环境下,美国民众的消费倾向进一步变强,储蓄倾向进一步变弱。如此一来,美国的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变得更大了。

而就双边贸易来说,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确实有重要影响。比如中国政府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和对某些出口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对扩大出口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的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背后的原因是该国的国民储蓄倾向和国内投资倾向这两个内在因素。

既然美国的贸易逆差地位源于美国民众的低储蓄倾向,那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自然不能改变美国所处的贸易逆差地位。那么美国究竟想从这场贸易战中得到什么呢?

第一,阻滞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数量型增长”转向了“质量型增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衣物和纺织品等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21世纪,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转型。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超过三分之一是手机、电脑、电脑配件、移动通信设备和家用产品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中端产品。

美国自然不想让中国中端产品进一步发展到高端产品,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坦言,在其办公室发布的建议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中,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的处于技术前沿的产业。

美国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求全球化红利的再分配。

全球化让所有参与国家整体受益的同时,也会损害部分群体的利益。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导致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可视为其谋求全球化红利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博弈已经不可避免。中国又将如何做出回应呢?

古人有言,“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妥善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需要运用“大智”。

近期举行的博鳌论坛传递出了很多重磅信号,在我看来,这些举措并不是针对中美贸易纠纷的应急之举,而是从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所做出的重大部署。

短期来看,“主动扩大进口,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的公开承诺,体现了中国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诚意,从而让中国在与美国当前的贸易摩擦中取得话语主动权。

长期来看,扩大进口和放宽市场准入将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可视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一种让利举措,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可以看到,中国在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中并不争一时之得失,而是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为共建国际新秩序付出努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不想打也不怕打贸易战。但美方对华贸易上的“反复无常”,很可能到头来损害的是自身的利益。

你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什么?中美有可能在7月6号之前达成双边协议吗?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

中国重汽德国曼发动机

肝移植后的饮食

财大mpacc复试

理财投资收益区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