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中国博士后基金委?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

Jack 0

大家好,关于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出国读研还是读博再出国?
  2. 博士后招聘技巧

出国读研还是读博再出国?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以小西的个人感官来说,本科院校不是太好的学生经过研究生阶段的过渡,去国外名校/知名实验室读博的可能性更大。

小西有个师妹,之前是湖南省某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考入985大学读研,期间有2篇已接受的Sci论文(毕业之前还有一篇能接受),已沟通好博士生导师,今年雅思通过后会去昆士兰大学(2019年QS排名世界48名)读博。相比出去读研,出国读博的话你有几篇SCI小论文,更容易展示自己(工科)。若是家庭条件不是太富裕,个人本科期间也不是很出众,小西也建议走留学基金委的口子出去读博。

国内/外的研究氛围还是有差异的,在哪里都讲究"遇到对的人"。遇不到合适的导师,小西建议你不要凑合出国,最后坑的自己很惨。之前,我们熟悉的一个团队和东京大学(2019年QS排名世界23名)有过合作,前面连续送过几个学生去读博,连续几年都没毕业,最晚的已是7年没发表小论文。不是导师不提供实验条件,而是培养方式不同,那边不少导师不愿意给学生改论文,仅仅是给个方向,一切都靠自己。结果就是自我能力牛的,越混越好,依赖导师的,毕业都难。国内导师为了面子,除非是你放弃自己,大部分都是推着学生往前走,你也可以理解为"压迫"。不少人遇到类似"散养"的培养模式,一下子就转弯不过来,加上异地环境和语言障碍,往往自己就陷入迷茫之中,越往后越焦虑、着急、痛苦...

"遇到对的人"真的很关键,"千里马"和"伯乐"都不常有,一旦错过彼此就是遗憾。其实,我身边不少人出国读研、读博,大部分都是自己联系的导师,你觉得自己能找到合适的导师,什么时候出国都是合适的。若是自己没法确定好的导师,请你的硕士生导师推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有差异,小西介绍的个例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不管读研、读博,导师是你迈不过去的坎(英国一年型学习硕士等除外)。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博士后招聘技巧

博后招聘既不像教职工招聘那样集中公示在某个地方,也不像研究生入学申请条理清晰。博士后申请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定,且申请程序复杂。

1,仔细考虑自己的选择

Thinkingthroughyouroptions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博士后研究工作,多数博士研究生把继续博士后研究作为毕业后默认的下一步计划,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真正的目标。

因此,在开始申请博后前,你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与灵魂拷问:是否博士后工作是你长期职业规划中必须完成的事?

如果答案为:是。

那么问自己:申请什么类型的博后?

这些问题进一步延伸到:你是否想要在某一专业领域继续学习?或者学习一项科研新技能或新技术?你是否想要在不同领域给予你指导和建议的博后指导老师?或者你仅仅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从事新研究?

当你明白自己想要在哪个领域达到何种目的后,你将会更清楚自己首选目标实验室是哪些。

2,制定计划表

Makingalist

通过一番头脑风暴后整理出自己的博后申请计划表。有三个关键点。

A,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是开始申请最重要的一步,你需要时刻铭记,博后研究是超出一般水平的研究工作。学术圈通常将博后研究作为撬开新研究领域大门的支点。

B,你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方向以及是否一直渴望在某个领域里取得一定成果,然后将这些相关实验室找出来,列入你的计划表。找出那些真的让你觉得值得花上几年,甚至更多时间去研究的领域。

你的兴趣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但是现在至少它可以作为指南针,指出未来大致的方向。

C,制定计划表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地域因素。

你可能想要去一个离家较近的研究中心,或你可能偏爱某一座城市。如果你有这些顾虑,由于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这热门的城市,你也可能会因此而错过一些特别优秀的导师。

博后工作不是长久学习,你可将目标区域扩大至在可接受短期工作生活的区域范围,这样以来也可以增加成功申请博后的几率。

3,寻找课题经费来源

Findingfunding

博后工作最难的部分之一是研究经费来源问题。

一些博士在向意向导师申请时,如果导师回复“如果你有自己的课题经费,我们将更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可能就意味着,这位导师没有可供你使用的经费来源。然而,你可以选择自己申请课题经费,并将部分用在博后研究工作的实验室。

经费来源途径不同,如博士后基金、企业来源以及校级课题经费支持。申请课题经费会耗费大量时间,但获批后你可以有充足的自由安排自己的研究计划。最关键的是,博士后期间的课题申请,既是对自己以后成为PI的训练,更是真正进入到该领域,从旁观者成为玩家的关键一步。

哪怕是一分被拒绝的基金申请书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体现了你的独立思维和务实工作。带着申请意见和你的导师好好谈一谈,也行你们会由此彼此成就。

除此之外,你还可通过一些其他途径获得研究经费支持,一些博士后可通过参与教学或管理工作,将获取的薪酬用于研究支出,或可兼职参与其他课题研究。还有一些博后则通过与私营企业合作得到一定资金支持。

另外,一些大学会给博后发奖学金,还有一些其他福利,如:聘请他们继续留在实验室或留校任教。

自己找不到基金?也没有关系。那就全力找有基金的PIT。

可以根据基金委网站上的基金资助情况,找到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哪些教授刚刚获得基金资助。

4,积极与导师建立联系

Initiatingcontact

你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大学官方网站上有博后招聘信息,但大多数博后招聘信息都不会挂在官网上,这些博后招聘往往在平时的学术交流或学术圈推荐产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你要扩大目标工作地域,并在平时工作中积极与意向导师或感兴趣的实验室取得交流与联系。

尽管你意向的导师可能近期不招博后,也建议你给他们发邮件推荐自己。在邮件中,你可以叙述自己的工作学习以及科研经历,并说明申请到他那里工作的理由,注意用语简练,要点明确,附上精心准备的简历。

实际上,和领域内PI沟通,正是一个成熟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因为你以后的基金申请、论文发表、工作推荐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会由他们的主导。

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建议你至少提前一年给意向导师发邮件推荐自己。可能你会觉得时间过早了,但其实实验室大佬们老早就已经开始课题经费申请了。并且,你(或导师)为你的研究申请经费也需要时间。

5,取得书面合同

Gettingthingsinwriting

由于博后招聘没有较为统一规范的程序及要求,只有在取得书面合同时,你才能确认自己申请博后成功。

口头的交流容易造成误解。例如,有一位申请者在跟意向导师交流时表示想要过去从事博后研究工作,这位大佬也给了模棱两可的回应,然而这位申请者却解读为口头上接受了他的申请。几个月后,当他询问什么时候去实验室开展工作时却被告知不记得有过这样的对话。

博后通常是全职带薪并附有其他一些福利的,所以当你申请成功后应及时了解薪酬、医保、退休金、工作年限以及其他相关福利待遇(如:离家远距离工作福利、出差福利以及交通补偿等)等。你应及时提出科研工作时所需要的条件以及设备、外出学习、专业培训、出版费用报销以及其他工作相关支出报销的申请,这些问题通常是可以协商解决的。

要记住,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要积极“推销”自己。

最后,祝君好运!

Goodluckoutthere!

关于本次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