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地震预警网分钟级速报向秒级预警跨越-亚秒等于多少秒
央视网消息:
“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6月8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中国地震局局长闵宜仁在答问时说,大力推进
中国地震预警网
建设,实施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预警
工程,为公众防灾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提供服务。
闵宜仁认为,相关工程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突出科技创新。自主攻克多网融合、海量实时数据稳定秒级处理、多算法多中心综合决策、海量用户亚秒级信息发布等技术难题,建成了
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实现了
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
的
跨越式
发展。第二,强化力量整合。与教育、广电等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形成组织实施合力,深化与相关企业战略技术合作,融合共建中国
地震预警“一张网”
。第三,加强应用服务。秉持公益性、基础性定位,地震部门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鼓励支持规范行业部门、企业等,开展增值预警信息服务。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建成15391个地震预警站,3个国家级中心、31个省级中心、173个地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形成了由
台站观测、数据处理、信息服务、通讯网络、
技术支持保障
五大系统构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并在
京津冀、川滇闽
等地区开展试点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验收。工程投入运行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减灾作用:
一是为抗震救灾和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筑牢“第一道防线”。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中国地震预警网将通过应急广播、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目标区域用户紧急避险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
震后数分钟通过实测地震烈度测定,快速研判重灾区分布,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6.2秒,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发布了预警信息,实现了对震中及其周边地区150万人口的秒级预警全覆盖。
二是为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应急处置“保驾护航”。依托地震预警终端、应急广播、通讯专线等为
高速铁路、核电站、油气管网、高坝水库等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和高层建筑、地下设施、大型综合体等民生基础设施自动应急响应提供地震预警信息
,填补跨行业地震紧急联动处置服务空白,
推动地震监测向地震灾害风险监测防控拓展
,强化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
三是为地球科学进步和国际减灾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发挥建成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传输地震监测站网
优势,为推动实时地震学、实时灾害学、地震工程学的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数据信息,助力地球科学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已走出国门,应用于印尼雅万高铁建设。中国地震局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强化防震减灾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