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东北80后女白领名校毕业却回乡种地一年卖5000万凭啥王一鹤公司
80后女白领王荷,是土生土长的洮南人,南开大学毕业后,在北京高校任教,还创办了自己的教育培训学校,工作生活双如意。
一次与发小聚会,她吃到了家乡的特产黏豆包,家乡的味道在嘴里滋生,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在心中涌动。
她当即决定要把家乡的杂粮杂豆推广到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也吃上这么好吃的美味。
一个女高材生回乡种粮食,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可王荷偏不信这个邪。
2014年,王荷组建了三个人的团队,创办了洮南市刘老三杂粮杂豆种植专业合作社。
种植、除草、手选、打包、装卸全部都是团队三个人完成。
创业6年,王荷团队由3人,发展成37人,从最开始一个订单都没有,发展成产值5000余万元的大企业,并带领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王荷也获得了“第十五届感动吉林人物”、“吉林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度全国优秀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一系列荣誉称号。
王荷的老家洮南,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弱碱土质最适合杂粮杂豆生长,是全国闻名的“杂粮杂豆之乡”。
洮南的杂粮杂豆颗粒饱满,品质优异,无污染,特别是绿豆,出口都是免检的 。
王荷每次回家都得带走许多杂粮杂豆,除了因为浓浓的乡情,更重要的是好吃。
一次,王荷与发小聚会时,吃到了家乡的黏豆包,家乡贫穷落后的样子又显现在王荷眼前。
王荷说:
”每次回乡,看到家乡贫困的现状,心里就很难过,家乡的土地孕育出这么好的农产品,却苦于没有销路,抱着金元宝受穷,穷得没道理嘛。“
家乡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可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无法改变,自己何不把家乡的美味推向全国,也顺便帮助乡亲们致富。
王荷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同学蔡宛润、王一鹤,两人热烈响应。
三个女孩都是高知群体,分别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多年,一直在城里工作生活,为了创业,她们果断辞掉工作,一起回到家乡。
2014年1月,她们三人共同创办了一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杂粮杂豆专业合作社。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等待王荷她们的并不是一帆风顺,更多的是艰难困苦。
团队成立之初,就因”名校“、”女大学生“、”返乡种地“这些标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家人没有一个看好她们的。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要回来“”都不会种地,还要带领农民致富“、”几个女孩子能折腾出啥,简直是瞎胡闹“……类似的话不绝于耳。
但三个人不为所动,坚持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行。
虽然洮南是全国重要的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但因农民缺乏销售渠道和专业经验,杂粮销售还处于农产品销售的初级阶段,附加值低。
所以团队成立之初,三个人的想法是,借助各类网络消售平台,帮助乡亲们卖杂粮杂豆。
不久,她们就发现要想拉住回头客,产品质量必须过硬。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三个人调整思路,决定从产品的源头抓起。种植、除草、施肥这些环节,都要做到全程监控和监管。
她们虽生在农村,却对种杂粮知之甚少,只能从零学起。
为了更快进入了解工作,她们一边跟农户学习播种、浇水、施肥的知识,一边研究土壤成分,思考耕种模式弊端,寻找一种新的种植方法,最终选定古法耕作。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王荷团队与50多名农户签约标准化种植,她们坚持古法耕作,施农家肥,人工除草,走高端路线。
经过日晒雨淋,皮肤变粗糙了、变黑了,但姑娘们心中的创业热情丝毫未减。
”所有杀不死你的,才会使你更强大。“
王荷的团队也经历过艰难的历程。
创业之初,三个姑娘遇到了最大的问题,三个月了一个订单也没有。这对三个人打击非常大,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内部还产生了矛盾,难道是自己不行吗?
经过认真思考,三人统一了认识,以前都是传统的销售模式,按火车皮卖,重在数量,现在必须改变策略,包装产品,让原有的产品变得更高端。
她们想到一个独特的创意,用小包装的方式,按粒儿卖。杂粮杂豆全部由本地师傅”手选“,一个一个挑出来,包装成袋。
把线上作为主要渠道,同时线下高端超市为辅助。
确定了路线,姑娘们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了惊艳的广告语。
2015年6月14日,洮宝团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食材展览会,在红色的标语上,她们写道:”广州人,你们太苦了!“
这一行字引来了许多人的好奇,大家纷纷前来一探究竟,又被下面一行小字吸引”都没吃过这么好的豆——洮宝“。
这一”奇葩“广告语,让洮宝团队成了展览会上的明星,许多参展人员纷纷前来询问和订货,这一标语也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洮宝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种粮卖粮第一品牌“。
有了广州的轰动效应,姑娘们又带着自己的产品,一头扎进了上海滩,要打开这个销售市场。
她们为了节省开支,用行李箱拖着一箱箱的货物,坐着硬座去上海,30多个小时的车程,坐得脚肿得像面包,鞋子都穿不进去,但她们毫不在乎。
有时为了销售一包小米,她们要和客户耐心细致地讲上半个多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上海终于有了洮宝的一席之地,上海光明集团第一食品商店、久光百货、汇金百货、高岛屋等众多进口食品超市和高端商超,都有了洮宝的产品。
洮宝团队逐渐打开了市场,为了让更多家庭品尝到家乡优质的杂粮杂豆,也为了让杂粮杂豆的销售市场更大,洮宝团队想到了一个新办法”私人定制“。
采用农田认养的方式,为一个家庭订制一亩田,让消费者不光能吃到好粮食,还能体验到农耕的快乐。
消费者可以认养洮宝团队的田地,王荷团队负责种植和管理,最后的收成都是认养用户的。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姑娘们拿着手机记录下苗儿的施肥、除草、收获的全过程,给认养用户直播,让认养用户看到自己的农作物的从生长到成熟的整个过程。
除此之外,直播也成了洮宝团队的一个重要手段。
直播时,除了卖产品,还会教粉丝如何做粗粮,这样卖教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粉丝的关注,让洮宝团队拥有了更多消费者。
除了这些手段,洮宝团队还开发了5个系列100多款中高端精品,包括绿豆、红豆、小米等。
2015年,洮宝团队的业绩由2014年的30万,增长到了200万元,50多平米的工作室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经营的需求。
12月,在政府的支持下,洮宝团队将经营场所迁入2.5万平方米的基地内,有了这个更大的工作基地。
洮宝团队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她们建立起了生产加工、培训、快递等业务,完成了一个产业链的构建。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
王荷在工作上就是个拼命三郎。2017年8月,王荷的右腿粉碎性骨折,手术三天后,王荷没有休息,坚持回到工作岗位。她心里放不下团队,放不下心中的”宝贝们“。
王荷相信,再苦再难,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她坐着轮椅、柱着柺杖,带领团队成员像往常一样,参加各种比赛和展会,部署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王荷的带动下,在造福家乡这一理念的感召下,更多的洮南女孩回到家乡,加入洮宝团队,目前团队已有37人,原来不看好她们的丈夫,有些也成了团队的一员。
”洮宝“寓意洮南的宝贝。为了让产品拥有地域化色彩,王荷坚持走特色化路线。
她们把东北的老花布元素加入到品牌推广中来,制作出花布服饰和产品外包装,这一标识辨识度高,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除了老花布,王荷团队还用五谷杂粮为原料制作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脸谱画,每张脸谱画的出口价格可达上万元。
品牌做起来了,王荷不忘创业初衷,积极进行公益扶贫活动。多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2017年一次性捐赠贫困学生1.6万元,同时发挥团队人才优势,开展线上公益疏导和健康营养师服务,通过青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向社会捐赠46万余元。
有了成绩,荣誉也向她走来,“第十五届感动吉林人物”、“吉林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度全国优秀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2020年11月28日,王荷又荣获”2020人民优选(优秀巾帼)特约推荐官“称号。
一群弱不经风的姑娘,硬是凭着一股倔劲,把家乡的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有人说:
“只要有无限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
拥有一时的热情,谁都能做到。
长久拥有热情,就是许多人的难题。
能对一件事,持续拥有热情的人,必定对这件事充满了无限的热爱。
愿我们每个人,做事时也拥有王荷一样的热爱之心。
对于她们的创业故事,你怎么看?
-END-
作者: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