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3兔年投资寄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A股长牛来投资公司寄语
大家新年好,也借此机会对关注的朋友们表达感谢,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一直陪伴着大家。
今天主要不谈行情,简单地聊一聊天。
我的这个账号和其他很多账号都不太一样,很少谈具体的股票,涉猎也并非完全集中,内容是天马行空,有时候谈及个股和商品,有时候谈及行业,也有时候谈及历史、宏观,有时候谈到方法论。很多内容写的并不是深入浅出,而且结论也并非完全正确。
可以说,这不并不是一个很适合普通人的账号,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价值的账号。长期关注这个账号是需要有一定耐心的,也是需要一定的胸怀,还有一定的知识门槛。感谢大家的宽容与谅解,另外,关注账号的还有一些老友,在此也祝大家新年快乐,感谢支持与陪伴。
但,我并不想改变这一现状,去迎合读者的爱好。虽然这样做可能短期会带来很多关注,账号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但,这并非是我的初心。
我最初写这个账户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沉下心来思考投资问题,因为写作会让自己的思维更加集中,在安静的环境中去沉淀自己。如今,我还是这样想的,但是加了一条:将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对其他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有一点帮助。
这个账户不能像有些账户一样为投资者提供具体的建议,比如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买什么,卖什么?这不是稀缺的,相信很多人都能够找到类似的账号。但,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该要掌握自己的投资方法,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有自己的判断。
有人说不要告诉我什么行业、逻辑,直接告诉我代码,这是
人性中渴望简单规则的一厢情愿
。人性总是渴望简单,而现实总是复杂的,这种一厢情愿通常都以失望而告终。
也许投资者有好运可以找到一个能够提供代码的人,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是自己挖掘出来的机会,是很难拿住的,任何人都可能犯错。事实上,投资者内心很难相信任何人,所以即使遇到这样一个人,也可能会扭扭捏捏,犹犹豫豫。
也有投资者很聪明,自己不会,但可以找到懂的人,并追随之。但是追随需要宽容,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认定了一个人,他的错误本身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更要有宽容和感恩之心,才能把握住。
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投资终究还是自己的事。
这个账户中,展现了我个人日常的思考过程、做各种判断时的基本逻辑,以及一个投资者是如何成长的。相信,可以为其他一些致力于做长期投资的人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角度。
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看似我们在市场中交易的是证券,实际上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从各个角度来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投资者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不仅应该关注金融,也应该关注历史、哲学、经济、科技。
投资之所以如此迷人,并不只是能带来一种金钱上的增值,更是一种认知上的超越。盈利虽然是成功投资的必然结果,但盈利却不是我们投资过程中收获的最大成果
。
最后,总结一下过去1年,我收获了四个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是确定性;二是取舍;三是常识;四是等待
。
其一,市场风云诡辩,机会也数不胜数,但投资者应掌握确定性,以不变应万变。确定性来源于思考、数据与逻辑,别人的风景与汝无瓜。
其二,投资的矛盾在于市场的无限性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人有长短优劣,投资者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把握确定性;
其三,市场观点如云,多用常识思考。比如逆向思维(恐惧变贪婪);涨多了就得跌,跌多了就得涨(周期);借了钱要还(美联储超发,透支);危险时储蓄,乐观时消费等等;多用常识去思考问题,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可以帮助我们从众多的观点中找到希望。
其四,等待不是消极的漠视,而是积极地观察、忍耐与展望。时机一到,重拳出击,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Ps: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能继续一起在投资的路上更进一步,如果能盈利,那就更好了,至少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风浪如旧,斯人如风;初心不改,乾坤不移;
股市不倒,绝对不跑;佳期如梦,偿之如愿。
新年,还是展望一下行情。
2023年初,市场行情相当不错,很多人对未来的行情充满了期待,牛市的声音不断。但我个人并不是很乐观,2023年金融市场可能仍然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
2023年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可能充满动荡。
1、中美角逐已经越来越强化,各种迹象已经凸显出这一点,包括日韩最近对美国的表态,2023年大环境依然不太乐观,逆全球化依然在加速,在这种背景下,动荡是难免的。
2、俄乌冲突是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表面上是俄乌,背后是欧美对俄罗斯的消耗战。2023年如何演变,还相当具有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3、美国通胀可能很难解决。虽然短期美国的通胀下降很快,但2020年美国超发的近10万亿美元仍然在美国国内,纵观历史,还很少见到失业率不上升的熊市底部。而目前,美国的经济依然很强劲,动力在哪里?科技周期停滞,对抗加强,战争阴云密布。
欧洲还有10%的通胀,两大经济引擎集体衰退,市场可能对衰退的冲击还没有准备好
。最近,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裁员潮愈演愈烈。微软18日宣布将削减1万个工作岗位,裁员比例近5%,亚马逊也在18日开始实施其削减1.8万个工作岗位的计划;谷歌母公司Alphabet计划在全球范围裁员近1.2万人,相当于全球总员工人数的6%。
4、扩内需的效果还要打一个问号。2022年降息时人们也充满了期待,结果如何?扩内需的政策出台恰恰说明2023年的负向动力是比较强的,但国内房地产短期没什么好谈的。其他内需方面,除了新能源、安全方面的建设之外,供给侧升级是一个重点,但消费不是靠刺激的。人们消费意愿取决于收入和前景预期。2023年国内复苏是否如预期之中的强劲,这也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不过,我对2023年下半年的行情还是比较看好的,这有一个周期共振的问题。
2020年,中国因为疫情先发先结束后,5月份经济迅速进入上升周期,而美国则到10-12月份经济才开始上行,2021年开始国内经济开始下行,而美国处在上升期;而2022年中美均处在下行期,共振下行,而
2023年下半年可能要再次进入短暂的周期性共振上升周期
。
从历史上来看,国运是一个玄之又玄的事,但我相信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路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相反,大船起锚,阻碍皆为齑粉,趋势已起,未见断行。
巴菲特说,投资就是投资国运,巴菲特的成果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国运的成果。即使如此,美国市场也并不总是那么美好,过去100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但股市至少有40年并不好,包括1929大危机后十年下跌、1960-1980年大震荡,1999-2009等。上涨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A股的震荡也并不是定数。
长期来看,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长牛并非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而且正将成为现实。因为科技产业在国内占比越来越高,而这类产业的特点是垄断性,行业集中度高,所以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同时,指数编制方案已修改,注册制释放大量的创新型企业进入A股、国企改革如沐春风等等,阻碍长牛的一些因素正在消除。
过去十年,我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赶上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但,这正是市场成长的代价,也是投资者成长的代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A股长牛来。
在未来的路上,有你有我,还有他。
他走了,还会有人来,而我一会直在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