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推荐】2023上半年玉米行情回顾及下半年展望现在国产玉米价钱是多少

spring 0

【来源: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_市场资讯】

上半年玉米市场行情简要回顾

第一阶段(1月-3月中下旬):春节前,农户惜售情绪较重,售粮进度同比明显偏慢,而需求端无论是下游企业还是贸易商,库存均处低位,带动玉米价格持续上行。春节后,玉米市场供给端出现阶段性宽松,然而深加工和饲用需求恢复力度有限,玉米市场供强需弱格局逐渐显现。进入3月份,随着天气回暖,储存难度加大,潮粮上量,在市场普遍乐观的消费复苏预期下,企业与贸易商对新粮上量承接能力较强,走出偏弱震荡行情。

第二阶段(3月中下旬 -5月中上旬):玉米市场迎来集中上量期,持粮主体已转为贸易商,平均建库成本较高,亏损情况下贸易商囤粮惜售,库存压力较大,而消费端依然疲软运行,下游采购有限。同时,小麦价格开启了大跳水,在饲料中替代玉米的优势再次显现,饲料企业迅速切换小麦配方,玉米价格转为由小麦价格指引,价格持续探底,至5月上旬,玉米价格已较3月初下跌了约160元/吨。

第三阶段(5月中旬-6月末):从5月中旬开始,随着贸易商持续抗价惜售,深加工企业、饲料厂及港库存整体已行至低位,市场需求端提价收粮。5月末,华北地区大范围降雨,河南等小麦主产区遭遇持续降雨天气,打乱预期小麦替代节奏,芽麦上市后,由于价格较低,吸引饲料企业积极采购替代玉米,虽然对玉米价格形成利空,但随着芽麦数量和小麦收获尘埃落定,市场开始重新评估小麦对玉米的压力,反而支撑玉米价格企稳。

下半年玉米市场行情浅析展望

种植面积方面:2020年开始,随着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2021年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增加趋势,2022年,在“两稳两扩”大豆和油料提升工程的推动下,玉米种植面积再次缩减。2023年,种植目标为“两稳两扩两提”,玉米种植面积大概率同比增加,如果后期产区天气影响有限,单产保持稳定,预计 23/24 年度我国玉米产量稳中有增。

种植成本方面:根据中信期货对东北地区调研情况显示,2023年种植成本继续上涨,其中黑龙江、吉林地区种植成本每公项达到1.9-2.2万元,同比提升约16%。

成本上涨主要还是来自于地租,种子化肥等成本也有一定增长。如表所示,黑龙江平均地租水平达到1.24 万元/公项,同比上涨 24%,而在其玉米主产市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平均地租达到1.3-1.4 万元/公顷,优质地块达到1.8-2万元/公项。吉林省平均地租达到1.38 万元/公顷,同比上涨23%;长春及松原地区平均地租达到 1.4-1.5 万元/公项。两地上涨幅度约为 2400-2600 元/公项,同比上涨约 23%。

基于调研样本反馈的成本情况,预测2023年产的玉米集港成本约为2450-2650元/吨。

国内替代品方面:近期,小麦方面,制粉企业落价现象有所增加,小麦市场也逐步告别涨势,从市场反馈来看,新麦价格有窄幅回落的表现,而陈麦价格相对坚挺。小麦替代大家最关心的芽麦,结合芽麦数量和流入饲用领域的比例,预计替代可维持到9-10月份。稻谷方面,本年度陈谷拍卖迟迟没有启动,但随着玉米价格继续上涨,陈谷替代或将重回替代行列,当然,也有传闻陈谷拍卖可能将取消,可以说,陈谷是否拍卖以及拍卖价格已经形成玉米价格的隐形顶部。

进口替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进口数据,2023 年1-5月我国玉米进口量1019万吨,同比减幅10.6%。虽然玉米整体进口有所减少,但小麦方面进口增长强劲,1-5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19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62.5%。

预计三季度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等在内的进口替代品数量在1460万吨左右,随着配额超标,进口玉米中预估有200-300万吨将流入储备库,流入储备的量将减轻供应压力。

综合来看,三季度进口替代品对市场的供应压力要小于芽麦的冲击,市场整体供应压力相对下降。

国际市场方面:华盛顿6月29日消息称,本年度迄今美国对中国玉米出口销售总量同比降低48.3%, 2023年上半年,美国虽然是中国头号玉米进口来源国,但我国玉米进口国结构已发生很大改变,巴西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挤占了美国玉米出口市场。

目前气候从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变,由于南美巴西等国产量已经成型,而且巴西将取得创纪录收成,三季度巴西玉米将成为国际市场的出口主力;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天气对美玉米生长的影响,三季度的天气情况将是下半年市场的关注点。总体来看,下半年国际市场供需仍以宽松化为主基调。

(来源:黑龙江省玉米行业协会整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影象测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轴类测量机

OGP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