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推荐】2021年度寿险公司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盘点友邦保险退保能退多少

Mike 0

13精利用最新录得数据做的研究报告之199期:

2021年度寿险公司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盘点:一些公司受投资影响合同的折现率已经超过其十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先说结论

1

、2021年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平均值为4.40%,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平均值为5.01%,而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3%。

从趋势来看,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关性更高!

但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相对更为平稳,自2014年以来基本维持在5.0%左右。

2

、从两种类型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分布特征来看,

传统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折现率呈“马鞍型”分布,两头多,中间少。

这说明保险企业在经营传统险方面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应该主要体现在产品期限差异、渠道差异和经营战略差异上。

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呈偏正态分布。这说明,这种产品的竞争仍然主要靠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3

、“13精”给出了寿险公司两种类型保险合同折现率平均值排行榜

从2021年度寿险公司第一类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描述性统计来看,友邦人寿第一类合同折现率选取是最低的仅为3.44%。

值得关注的是有33家公司第一类合同折现率的最大值都超过了5%,其中三峡人寿该类合同最大值为7.52%。

从2021年度寿险公司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描述性统计来看,太平人寿第一类合同折现率选取是最低的仅为3.50%。

值得关注的是有23家公司第二类合同折现率的最大值都超过了5.5%,其中三峡人寿该类合同最大值为6.57%。

4

、我们对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和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进行了画像。

我们选用保险合同折现率5.0%,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5.0%作为分界线,并以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作为横轴、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作为纵轴,对2021年度寿险公司进行四象限划分。

如果公司处于第二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低,这表明公司谨慎度更高,为应对未来风险所储备的准备金“更多”。

如果公司处于第一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大;或者公司处于第三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小。这表明公司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受到公司实际投资能力影响较大,这也符合此类合同折现率选取的初衷。

但如果公司处于第四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但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大,这说明公司保险合同折现率的选取高于其实际投资能力。如果长期以往,公司应对未来风险的储备则会不足。

我们统计发现2021年度有12家寿险公司选取的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是要高于其近十年的总投资收益率的。

正文:

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保险公司重要负债科目,是影响产品价格和公司利润的关键因素,但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讳莫如深”。尤其是寿险行业保险合同准备金,还会涉及到折现率假设的影响。

为此,大多数寿险公司都会在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公布保险合同折现率的选取范围。这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寿险行业提供了新的视角。

保险合同折现率一般会按照两种产品类型分别列示:

第一类,传统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一般情况下,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会考虑保监会财会部函[2017]637号文等相关规定,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编制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加上税收及流动性溢价确定折现率假设。

第二类,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对未来保险利益随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变化的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会根据对应资产组合预期产生的未来投资收益率确定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

折现率及投资收益率假设受未来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久期小于一年的短期险保险合同负债,不对相关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显然,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选取的越高,公司当期的保险合同准备金额度这就越小,当期产生的更高利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选取越小,公司谨慎度相对较高。

“13精”分别收集和整理了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以及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的折现率。

本次,我们将聚焦寿险行业保险合同的折现率!

1

寿险行业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总体状况

2021年有68家公司公布了至少一种类型保险合同的折现率。其中,公布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公司数量为63家,公布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公司数量为59家,具体名单可见后文排行榜。

题外话,各家公司有关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公布格式各不相同,有些公司没有明确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取值范围,仅是把相关假设取值逻辑给予说明(实际上,逻辑说明“华而不实”,是没有达到监管文件要求的,[2017]637号)。

“13精”根据两种类型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整理。

“13精”进一步比较了2010-2021年度两种类型保险合同折现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状况。

2021年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平均值为4.40%,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平均值为5.01%,而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3%。

从趋势来看,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关性更高!

但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相对更为平稳,自2014年以来基本维持在5.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家公司仅公布了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的最大值、最小值,我们的平均值即是使用两者的平均值计算而得的。

2

寿险行业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分布状况

我们将2021年度以及近12年不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和受投资影响的保险合同折现率进行的分布统计。由此来观察,寿险行业保险合同折现率的分布差异。

我们给出了2021年度以及近12年度寿险公司传统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折现率的频方图。

从结果来看,不受投资影响保险合同折现率呈“马鞍型”的,两头多,中间少。

这说明保险企业在经营传统险方面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应该主要体现在产品期限差异、渠道差异和经营战略差异上。

表1.1给出了2021年度寿险公司第一类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描述性统计。

从简单平均值来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友邦人寿第一类合同折现率选取是最低的仅为3.44%。

值得关注的是有33家公司第一类合同折现率的最大值都超过了5%,其中三峡人寿该类合同的最大值为7.52%。

接下来,我又给出了2021年度及近12个年度寿险公司受投资影响保险合同折现率的频方图。

统计结果表明,只出现一个“单峰”,倾向于呈偏正态分布。这说明,这种产品的竞争仍然主要靠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表1.2给出了2021年度寿险公司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的描述性统计。

从简单平均值来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太平人寿第二类合同折现率选取是最低的仅为3.50%。

值得关注的是有23家公司第二类合同折现率的最大值都超过了5.5%,其中三峡人寿该类合同的最大值为6.57%。

3

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与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画像

我们知道,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主要与公司投资能力相关。为此,我们对两者数据进行了画像。

我们选用保险合同折现率5.0%,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5.0%作为分界线,并以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作为横轴、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作为纵轴,对2021年度寿险公司进行四象限划分。

如果公司处于第二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低,这表明公司谨慎度更高,为应对未来风险所储备的准备金“更多”。

如果公司处于第一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大;或者公司处于第三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而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小。这表明公司保险合同准备金折现率受到公司实际投资能力影响较大,这也符合此类合同折现率选取的初衷。

但如果公司处于第四象限,此时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但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选取较大,这说明公司保险合同折现率的选取高于其实际投资能力。如果长期以往,公司应对未来风险的储备则会不足。

我们分别使用2021年度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以及近十年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刻画公司的实际投资能力。

以近十年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例,我们统计发现2021年度有12家寿险公司选取的第二类保险合同折现率是要高于其近十年的总投资收益率的。

之前我们曾发文指出,寿险经营不是以非常高的成本吸收资金,然后倒逼投资收益率。这不是寿险的商业模式,寿险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在假设长期投资收益率只有5%的假设条件下,去做好产品和渠道经营,做好损失发生风险、费用风险和退保风险管理。

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寿险经营也是,不争一时的投资收益率高低,争的是稳定的投资收益率长期在5%以上。可见2022前三季度74家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

光学影像

上海测量软件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