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广州黄埔:发力新材料,锻造大国之“材”

Wang 0

新材料,大国之“材”。

它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力。一种新材料的突破,可孕育一项新技术的诞生,甚至引发一个领域的创新革命。发展新材料产业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更是解决关键领域核心问题的抓手。

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包括广州在内的多地“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布局所在。作为广州首屈一指的“制造强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期提出了“四个万亿”的宏大目标,而新材料,正是“万亿制造”中关键的一环。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黄埔已经走在新材料行业前列。

全国多地布局新材料新兴赛道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计民生,新材料无处不在。

一张看似平平无奇的金属感“纸张”,可以抑制电磁干扰,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这就是电磁屏蔽膜的威力;一罐小小的液体,可以在一分钟内将浑浊的工业污水分离成两层,这就是纳米净水剂的效能;一种轻盈的板材,密度只有铝合金的一半,强度却是铝合金4倍以上,这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制造无人机的必备。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各类新材料让人大开眼界。它们“身材”虽小、能量很大,已经成为部分工业制造领域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方邦电子电磁屏蔽膜

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力盛。新材料产业已经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变革背景之下,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各行各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内新材料这一新兴赛道已现大热趋势。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之一。其中,珠三角九市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的产业链完善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早在多年前已预计大湾区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规模在2020年将超过1万亿元。如今更将其视为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发展,如近期公布的“前海方案”“横琴方案”,都不约而同提及了新材料。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和产业链基本成形,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新材料企业销售收入上年增加超过400亿元,产值将近6000亿元。

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全国多地都纷纷布局新材料产业,政策加码、热点频出,引领着未来的“风势”。广州发力新材料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十大工程中,预计在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总投资达55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达390亿元,抢占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

而这一发展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肩上。

占广州“半壁江山”黄埔区新材料影响力凸显

上月底,一张榜单张贴发布——在2021中国电子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上,广州新材料先进企业前20名名单揭晓,黄埔区数量达10家,占比50%,位列全市第一。

有趣的是,这刚好与黄埔区在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广州市的比例相当,以超50%的比例,黄埔区成为了广州新材料领域的“压舱石”。

两个占据“半壁江山”的数值,既证明其底气实力之足,也体现其未来担子之重。

黄埔区的新材料产业到底有多强?

据统计,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70亿元。光是规上新材料产业企业,就达到221家,金发科技、鞍钢联众共2家新材料企业产值均超100亿元。在区内66家上市公司中,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有7家,占10%。

“龙头”舞起来、产业链活起来。这里诞生了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龙头金发科技,电磁屏蔽膜业务规模位居同行业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方邦电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影响力渐渐凸显。

仔细分析其行业分布情况,与其区内的产业优势密不可分。

黄埔区有汽车、电子、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而该区在新材料的布局情况,是以新型高分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为主导,电子信息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为增长点,前沿新材料为发展新动能的产业发展格局。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利于发挥新材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比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以及5G等新基建项目加速推进,黄埔区近年来迅速在半导体材料、覆铜板材料、显示封装等布局,2020年专门在集成电路产业园设置了制造材料片区,补充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材料制造驱动型生态型科技片区。

由此可见,黄埔区之所以能在新材料领域做大做强,正是将其视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

从宏观角度,黄埔区代表了广州未来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力情况,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但仍需要注意避免“大而不强”的情况。

有专家学者指出,当前广州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涉及部分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相对匮乏,而且产业链较为分散。此外,广州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及极少数大型企业,需要破解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的匮乏而导致竞争力不足的瓶颈。

面向未来,黄埔区需要更加审时度势,根据自身情况布局新材料的创新格局。

以新材料为支柱迈向“万亿制造”

2021年是在历史方位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今年,黄埔区宣示“万亿制造”计划,发起对“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的冲击。

在多个场合,黄埔区一直强调,万亿制造,不是“一万亿制造”而是“万亿级制造”。它不是孤立的制造业增长,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

由此,该区把“万亿制造”分解成了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其中一大支柱,就是新材料。无论是加快产业链集群化,还是提升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新材料作为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基石,其研发和产业进程都是黄埔区实现“制造最强区”的关键支撑。未来,该区将把新材料打造成2000亿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地。

按照该区“十四五”规划,将联动发展精细化工和材料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精密制造等领域。加快广石化向下游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吸引上下游专业化材料解决方案企业集聚,强化总部、研发、高端智造功能建设,打造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

其中,位于广州科学城南部的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将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战略性电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瞄准精细化工、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材料,解决关键材料对外依赖的行业短板,提高关键新材料供应能力。

目前,黄埔区在精细化工领域已拥有一批总部型企业。从区位来看,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不仅与广石化的化工产业链能够形成配套连接,还可以通过运营平台对优质化工项目的兼并购和产业链整合,包括整合区内企业旗下全球范围内的化工新材料优势产业等,与黄埔区现有的化工、能源产业格局形成紧密联系,迅速拓展和延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沿此思路,一方面,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将增强新材料产业聚集优势和整体竞争力,成为黄埔区新材料产业尤其是化工新材料的新爆发点;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可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融合共享和产研合作,助力广州在大湾区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与主攻智能芯片设计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专注纳米科技创新的“中国纳米谷”,将构成黄埔新材料产业的“两园一谷”,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

除了平台布局,黄埔区还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平台84个,其中国家工程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首个中乌平行实验室落户该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未来该区的新材料产业更加值得期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晓宜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高档系统节能门窗

系统门窗品牌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