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湖南这么干
最近,湖南日报开设了一个有意思的专栏。
专栏名为《化腐朽为神奇》,顾名思义,讲述的是湖南各地“变废为宝”的经验和故事。
“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湖北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时提出的要求。
格林美是一家开采“城市矿山”的企业,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电子废弃物等的绿色回收利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考察中,看到生产线上一台台废旧冰箱、电脑、电视机被拆解,铝、铜、塑料等被回收。习近平总书记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些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湖南各地大力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在多个细分领域创造出了全国经验。譬如,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还譬如,“中国银都”永兴的部分金属综合利用工艺代表了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10余个。
去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长沙县专题调研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牧循环发展情况,就充分肯定湖南在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希望我省再接再厉,努力为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作出表率。
去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湖南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深入郴州、益阳、长沙等地的农村、企业、了解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情况,考察尾矿库综合治理和危险废物处置情况,要求积极探索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形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提高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水平。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既是破解资源瓶颈的现实之需,更是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长久之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每年以大约15%的速度增长,产值已经达到2万亿,解决约3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湖南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也已超过1800亿元。无疑,这是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朝阳产业。
今天,湘伴君就为大家推荐三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三赢”之选
——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探秘
碧水幽幽,绿影婆娑,白墙黛瓦,亭阁石桥,安静而恬淡……11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区,恍若闯入了一个精致的江南园林。穿行其间,蓦然发现,生产区和办公区就在同一栋楼里,而生活区与生产区亦相隔不足百米。
“我们的垃圾吊操作人员忙起来时,就在垃圾堆旁吃饭,因为没有一丝异味。”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运营方——光大环保能源(益阳)有限公司安全环境管理部经理助理吴健康看出记者的惊讶,补了这么一句。
随即,吴健康带记者乘电梯来到了5楼——他所说的垃圾堆旁。一道薄薄的玻璃墙内,近万吨垃圾尽收眼底。然而,记者虽与之相隔咫尺,却真的没有闻到一点臭味。“垃圾仓内长年保持负压,臭气根本无法外溢。”吴健康解释。
仓内臭气不外泄,入仓的过程中会不会有气味散发呢?“这个我们也考虑到了。垃圾运输车进入厂区的60米通道,被玻璃罩了个严严实实,仅密封防护门就有3道。”吴健康说。
“我一直在这个厂工作、生活,从来没有闻到过异味。”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卜帅说。
项目所在地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谢林港村党支部书记林长安证实了卜帅的说法:“这个厂自2016年6月投产以来,没有一位村民反映过有气味的问题。”
这个项目如此好,建设之初想必也是很顺利吧?益阳市住建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办公室主任赵建军呵呵一笑:“其实遇到的阻力不小。”
据2011年测算,益阳市现有的白鹤山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不到10年,因此益阳市当年开始筹建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经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PPP模式,并于2013年决定引入我国垃圾焚烧行业规模最大的投资运营商——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
然而,谁愿意让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自家门前呢?
为此,2013年10月18日和12月26日,益阳市相关部门先后组织谢林港村干部和村民44人,前往湖北黄石、武汉和江苏苏州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时,村民盛建兵向一位浇花的工人打听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哪知工人直接拿起水管喝起水来,还邀请盛建兵也尝尝。盛建兵和同去的村民一拍大腿:“要是建在我们村里的厂也能像这里的一样,我们就同意!”
“请放心,我们到益阳建的厂,技术更先进,标准会更高。”光大环保能源(益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彦明回忆,当时公司这样向村民郑重承诺。针对群众最关心的烟气排放,光大环保主动提高至全球最高标准——欧盟2010标准,并将垃圾焚烧处理排放等数据上报环保、住建等主管部门,通过光大国际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思想通,事事通。益阳市政府专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服务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项目审批在12个月内全部‘拿下’,远低于国内其他此类项目18到24个月的前期工作用时;建设任务完成用时相比国内同类项目缩短7个月。”赵建军说,从2014年1月益阳市政府与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到2016年6月21日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运行,整个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称得上是‘三赢’之选。”赵建军说。
“一赢”赢在生态效益。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投产以来,平均每天处理来自益阳市7个县(市)区城乡的垃圾1000吨左右,占全市城乡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且未出现一次排放超标违规现象。投产至今共处理渗滤液11.95万吨,处理飞灰2万吨,处理炉渣21.64万吨,折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5万吨、化学需氧量4781.6吨。
“二赢”赢在社会效益。这座烟气排放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的工厂,被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PPP示范项目,是“湖南省环境教育基地”、益阳市“花园式单位”,2017年获省环卫行业“特别贡献奖”,成为全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标杆;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占员工总数30%以上,人均月工资3000元至5000元不等。同时,随着电厂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循环经济示范中心,谢林港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美丽乡村前景可期。
“三赢”赢在经济效益。截至2018年10月31日,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873天,共处理生活垃圾77.33万吨,利用垃圾发电24277.53万千瓦时。
吃“废渣” 产“金银”
——看郴州钖涛环保如何处置含砷固体废弃物
提起矿产,必谈郴州。
郴州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钨、铋、钼、微晶石墨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然而,在长期开采冶炼过程中,留下大量含砷废渣。
砷,俗称砒霜。含砷固体废弃物最为普遍,也最难处置。而在郴州,有一家专门利用含砷固废资源的全国龙头企业,它就是郴州钖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1月2日,秋阳高照。记者走进钖涛环保,看它怎样吃“垃圾”、产“金银”。
在欢快运转的含砷固废脱砷脱硫装置前,公司董事长周德华介绍,这套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含砷固废处置能力可达10万吨/年。
他指着高耸的沸腾炉说,含砷固废原料经过配比,由料仓投入炉内,高温加热后立马进行气固分离。其中,砷、硫通过气化采集,而金、银、铁等元素则变成固体,运送至下一环节分离收集。同时,运用锅炉余热进行发电,实现“一进多出”。
在含砷含贵金属固废处置生产线附近,周德华自豪地说,这个装置科技含量高,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秘密武器”。经沸腾炉脱砷脱硫出来的废渣固体,到这里“转”一圈,便可分离出金、银、铁等金属。果然,在回转窖下面的一个厂房内,一粒粒经高温压制成汤圆大小的铁粉球团,正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这里。“这些铁粉球团将销售到各大钢铁厂,是炼钢的重要原料。”陪同的技术人员说。
按照公司的生产流程走了一遍,记者猛然发现,含砷固废原料从投进沸腾炉开始,经过脱砷脱硫、冶金分离、贵金属提纯三道工艺,到最后出来已被彻底“吃干榨尽”,变成了黄金、白银、三氧化二砷、金属砷、硫酸、铁粉球团等各种各样的产品。钖涛环保的技术工艺,真正实现了含砷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产生废渣,废水全部在厂内循环利用,废气则达标排放。
“公司从小到大发展至今,靠的是技术创新!公司已取得10多项专利技术。”在厂区一角,周德华娓娓道来。
原来,钖涛环保经历了三次重要技术革新、产品提质过程。2007年,公司“含砷尾砂弱氧焙烧技术”研发成功,一举突破了传统制酸行业不能采用含砷矿山尾砂、土法炼砒废渣及冶炼企业含砷废渣作为原料的瓶颈,实现含砷废渣的“一进四出”,即三氧化二砷、铁精粉、硫酸和电能。
2010年起,公司延伸产业链,将三氧化二砷提质成金属砷和砷合金,将硫酸升级为发烟酸和试剂酸,将铁精粉增效成铁精粉和金银铁粉,含砷废渣由“一进四出”变为“一进多出”。
创新是企业的原动力!针对含砷固废往往伴有钴、铜、锌、镍、铼、锗、铟等多种稀贵金属的特点,近年来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各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加大研发力度,敢于投入,运用市场法则,在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成功实现脱砷后稀贵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实现提升,产业链得到延伸,利润成倍增长。
吃的是“废渣”,产的是“金银”!10余年来致力于含砷固废处置核心业务,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钖涛环保成了行业龙头企业,创下的“三个第一”(处置规模全国第一,砷、铼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建成全球第一家硫酸渣氯化提金装置),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目前,公司已建成3个生产基地,拥有两套年产10万吨硫酸的含砷固废处理装置、一套6000吨/年的三氧化二砷提纯装置、一套3000吨/年的金属砷生产装置、一套50吨/日的含砷贵金属多功能处理装置、一套350吨/日的氯化提金装置。每年可处理各类含砷固废25万吨,回收三氧化二砷1.2万吨,减排砷、铅、锡、锌、锑等重金属14万余吨。
“作为含砷固废物处置的领军企业,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记者问。
“钖涛环保的定位,就是为矿山、冶炼企业做好服务。”周德华表示,企业不仅仅为了赚钱,更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为此,公司加大固废处置工艺和设备的输出力度,帮助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最终实现绿色生产。云南东川、安徽池州、河南灵宝等地企业,均得到钖涛环保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从2011年起,随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钖涛环保开始介入临武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重点区域的含砷固废处置,好评如潮。
污水变清流
——探秘洋湖再生水厂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我以为是一座花园,没想到竟是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市民张云初次“闯入”长沙市岳麓区洋湖湿地科教区内的洋湖再生水厂,看到眼前的美景,一脸的惊讶。
11月4日上午,阳光倾泻而下,记者步入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眼前的这座再生水厂几乎被各种植被包围,芦苇荡漾,杨柳拂打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若置身大花园中,远处几名市民在池畔栈道正悠闲漫步,不时端起手机拍照。
一座污水处理厂何以变身大花园?
“我们在全国首次采用‘MSBR+人工湿地+湿地公园’组合工艺,实现污水零排放和全部再生利用,人工湿地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变‘邻避型’污水厂为‘邻利型’生态公园。”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文明道出了“独门秘籍”。
王文明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来到污水厂污水入井口。
“2012年8月,洋湖再生水厂一期竣工投入运行,每天来自含浦、坪塘和洋湖3个片区4万吨城市污水通过2条直径达0.8米的污水收集主管网进入水厂,经过粗格栅、细格栅和旋流沉沙池等进行一级物理处理,将水中的垃圾、泥沙去掉,然后再经过MSBR池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出口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王文明说,上述处理和传统污水处理厂差不多,关键是那片120亩的人工湿地才使洋湖再生水厂“独步武林”。
沿着蜿蜒的景观河道,来到了绿意浓浓的人工湿地。菖蒲、水葱、风车草、美人蕉……眼前的植物肆意生长。此时,刚刚处理后的水正随着地形的高低走势在植物根部2米深的碎石下流动。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由碎石等填料、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复合体,既打造了生态化的自然景观,又能使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王文明带着记者来到人工湿地的一处出水口,清流正源源不断地流到三级生物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水草摇曳,清澈见底。记者俯身捧一把水,仔细查看,无色无味。
这些水流向何处?
“没有直接排放,而是作为水源补给洋湖湿地公园,真正循环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王文明说。
然而,洋湖再生水厂的建设规划曾一波三折。长沙先导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危建新介绍说,洋湖再生水厂刚开始设计为传统污水处理厂,但是要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就可能会面临“能耗高、药耗高、污水再生利用率低、邻避效应明显”4大难题。
据此,长沙市相关市领导指出,洋湖新城片区在长沙两型先导区的核心区内,规划建设要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经过向外界学习和请教,最后,“MSBR+人工湿地+湿地公园”的污水处理方案应运而生。
“洋湖水处理模式,获得省内外水处理专家和众多污水厂的青睐。”王文明告诉记者,经过实践表明,通过“MSBR+人工湿地+湿地公园”组合工艺,既环保又节能,传统污水处理厂处理一吨污水如果要达到一级A标准需要电耗0.4至0.5千瓦时,而洋湖处理一吨污水只需0.15千瓦时,节能6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洋湖再生水厂共安全运行2272天,处理污水7409.67万吨,共回用再生水7409.67万吨,COD减排量8477.52吨,氨氮减排929.79吨,总氮减排756.17吨,总磷减排97.84吨。
城市污水不仅实现了“零排放”,而且还将在这里实现“增值”。
记者在洋湖再生水厂看到,设计污水处理规模8万吨/日的洋湖再生水厂二期已经投入运营,中水回用示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王文明说,二期项目出水经中水厂加氯消毒处理后,在洋湖生态新城和大王山片区作为绿化浇洒、道路清扫、洗车、冲厕等用水。
“污水还将变身为供暖不可缺少的宝贝。”王文明颇为自豪地说,目前计划投资约1.2亿元,采用“中水源热泵+冷却塔冷水机组”供能方案,建设能源厂,将可为近100万平方米的居民家里供暖。此外,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和人工湿地植物的秸秆也将通过建设资源厂得到无害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