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肯干献智出力,用专业技能赢得回报——探访武汉月薪过万的建筑产业工人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吕锐 李晓琴
通讯员 葛荟 汪学超 陈磊 王淑芹
实习生 迟可怡
建筑行业辛苦,在烈日下暴晒,在寒冬时坚守,工人们用汗水和心血推进项目进展,建设美丽城市。
他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相应的收入,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俗语有云,行行出状元。当下,在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这一背景下,武汉建筑工地一线有一些高水平的从业者,他们依托过硬的技术,勤劳的工作着,月收入过万元很是平常。
管道安装工王今孝
初中毕业成行家
管段安装“零误差”
7月7日,艳阳高照,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武汉光谷大悦城二期项目,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在项目地下负三楼制冷机房,35岁管道安装工班组长王今孝时而在现场指挥,时而与工友一起锚螺栓。
该项目是光谷首个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已进入机电安装阶段。中建三局三公司安装公司智造基地为项目的机电安装提供完整的装配式机房服务,主要包含机房装配式深化设计、加工分段出图、管段生产加工、现场装配等四个环节。
走进负三楼的制冷机房,现场凉气十足,冷却管道和冷冻管道安装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二。“在空中安装管道时,每根管道有三节,加起来有近4吨重,一定要搞细致点,更要注意安全。”王今孝再三向工友叮嘱。
王今孝对集水器安装加固
王今孝来自陕西安康,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当时浑浑噩噩了几年,后来觉得还是需要一门手艺。”他说,于是他跟随表姐夫学习了管道安装这门技术,从起初的陌生,到如今成为行家,走南闯北,这一做就是快20年光阴了。
“这是我接触的首个装配式管段安装项目,安装实现了‘零误差’。”王今孝说,项目在安装时对精准度要求很高,偏差超过1厘米便无法安装到位。前期,智造基地通过方案优化和BIM设计,每根管道都有相应二维码,当材料运到现场后,他们便根据图纸方案,再按序、按编号一步步实施。今后,该制冷机房将通过管道将冷气通过各个支管输送至各制冷终端。
他说,自己每月工资都有1.5万元,发了工资后他都会及时汇到家里。家中育有两个小孩,都很听话,妻子在家全心照料。“今天上午有点辛苦,中午准备去外面炒几个菜犒劳下自己和工友们。”
盾构机维修师文元华
高中学历爱钻研
成为“地老虎医生”
7月7日,武汉黄陂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内,46岁的文元华,正对一台盾构机维修保养。这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盾构施工综合服务基地,主要为盾构机提供维修、保养和再制造服务。
盾构机俗称“地老虎”,造价不菲。“一台需要维修保养的盾构机到来之后,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体检’。”文元华介绍,根据动态勘验结果,再确定维修保养方案。针对机械、液压、电气等具体问题,团队数名技术人员就像“医生”一样,需要根据盾构机的体检报告,一一出具方案,对应进行维修保养。
在基地内,文元华和团队成员,会通过仪器对安装后的刀盘进行精准定位、通过超声波对盾构机“看病探伤”。一台盾构机内部的各种管路,加起来长达15千米,就像巨型肠道一样,都要通过“肠镜”一一检查到位,排除隐患………基地内还有监控视频,“医生”通过监控,可实时监控全国各地的数十台盾构机现场施工动态。
文元华为盾构机保养维修
文元华是荆州公安县人,1994年高中毕业后在老家学习电焊,后辗转多个工地打工。2011年,经人介绍,他通过层层考核,进入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负责盾构机维修保养。由于他勤奋,爱钻研,目前成为技工班组长。
“收入主要看绩效,忙得时候,一个月可拿一万四五千元的工资。”他说,公司包食宿,工资也不低,2014年已在老家盖了两层楼房,儿子目前在武汉上大学,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家人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
据悉,盾构机掘进5公里左右,需进行大修;当施工8至10公里后,主轴承、液压泵、阀组、油缸等部件老化,需进行再制造,恢复设备性能。
电焊工廖凯旋
年轻“焊将”
注重技能提升
7月8日,中国一冶科工公司钢结构生产基地,30岁鄂州籍电焊工廖凯旋眉头微锁,正进行焊接工作,现场火花飞溅不停。
在钢结构车间里,廖凯旋不仅要面临高温、强光、蒸汽粉尘等恶劣环境,还要针对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承受着不同的考验。就拿他正参与的安徽德上高速项目来说,该项目钢箱板材梁厚度较大,焊接时工作环境的温度上升得会更快,在炎热夏季尤其显得炙热。全副武装的廖凯旋,才刚开始焊接十几分钟就已是浑身大汗。
“这份工作虽较辛苦,但每次想到我焊出来的作品将被装在一艘艘大船、一个个基地上,发挥着巨大功用时,感觉特别自豪。”他向记者介绍,2010年,时年19岁的他,经哥哥介绍来到钢结构车间工作,这一干就是11年,在公司参建的台州船罐项目、昆明不锈钢球罐、绵阳球罐等多个项目中,他都贡献了自己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廖凯旋笑着说,他平均每月工资差不多在一万元左右,最高时每月能拿到13000元左右。此外,他还比较看重公司对个人的焊接技能提升。
廖凯旋焊接钢箱板材梁
据了解,为帮助像廖凯旋这样的技能人才,中国一冶科工公司除了平常给予高薪外,还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焊接材料等,不间断开展焊接技能比武和选拔优秀人才参加更高层次的焊接技能大赛,使一大批焊接工人走上技能成才道路。
谈及未来生活期望,廖凯旋有些腼腆地挠了挠头,“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找个对象,在武汉买个房子,组建一个幸福家庭。”说到这,廖凯旋的眼睛里闪出一道憧憬未来的幸福光芒……
铝膜安装工张孝群
搭起建筑“骨骼”
月收入过万元
7月7日,在中建·福地星城二期项目9号楼顶层,铝膜工张孝群正和工友们一起进行外墙铝膜安装:根据图纸精准定位后,从墙端逐块定位安装,手里的小撬棍将两块模板拼接在一起,再按需打入墙柱销钉……
尽管已连续工作了近5个小时,但在完成这一些列动作时,张孝群依旧“行云流水”。 在他看来,铝膜安装就是和钢筋水泥一起,为建筑搭起“骨骼”。铝膜安装工的技术门槛并不高,重在要吃得苦且做得细,不仅要严格遵守施工流程,还要时刻谨记施工安全。
34岁的张孝群在项目上的铝膜安装班组一共36人,最小的28岁,他在项目上算得上是“老师傅”。10点半,张孝群招呼工友们收工,休息到下午3点再出工。
记者看到,尽管已尽量避开高温直射,工人们的衣服不断被汗水湿透,每个工友都提了一个大水壶。“一壶3升水,每天至少两壶。”一名工友说。
张孝群在铝膜安装作业
张孝群介绍,这是他成为建筑工人以来的第一个项目,此前,他在武汉是一名汽车维修工,每月能挣六七千元,现在一个月做工约20天,一般能挣12000元左右。他坦言:“工资是原来的2倍,付出是原来的3倍,中建三局工地后勤保障到位,生活、工作也都舒心。”
干一行爱一行,正因为之前的经验积累,张孝群对图纸并不陌生,对零件的使用和安装也是钻研的“如鱼得水”,他从刚来到工地到上手只花了两个月时间便成为班组长。
“我想在武汉买房,但现在还买不起。”张孝群望着湛蓝的天空,他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好的愿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