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务川麒麟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

Eric 0

文章目录:

1、为老乡盛满一缸水——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开发性金融活水浇灌希望2、整治形式主义丨贵州:把好中小学教师减负“入口关”3、贵州遵义:跨过雄关漫道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老乡盛满一缸水——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开发性金融活水浇灌希望

新华网贵阳1月4日电 题:为老乡盛满一缸水——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开发性金融活水浇灌希望

“哟,真的是方便嘞!”蒋文刚笑眯眯地站在自家水龙头前说。蒋文刚是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新坝组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上自来水、家里有个像样的厨房和卫生间,是他多年的期盼。

新坝是典型的贫困村组,全组120户,5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这里靠山吃不了山,靠水吃不了水,进城需要步行翻山,来回要一天时间。因贫瘠、落后,人人都想“逃出去”。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年轻人,要么被闭塞的交通阻隔在外,要么就不想回来。劳动力急剧减少,新坝日益破败,到处都是垃圾、污水、烂泥。留守老人挑不动水,他们最大的渴望,就是随时有一缸满满的水。

老乡邀请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工作人员品尝刚刚接入的自来水。新华网发

作为定点帮扶务川县的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深知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喝好水、用好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老乡盛满一缸水”成为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定点扶贫考卷上的“必答题”。

面对贫困县财力弱、市场化水平不足,国开行贵州省分行派出扶贫干部和专门工作组,与有关部门一起,倒排工期,推动通过PPP模式解决资金难题:社会资本方难找,信用结构难落实,他们就各方走访,帮助联系有实力的企业、引入担保资源;当地干部不懂金融,他们就在当地开讲堂授课、现场办公、手把手指导。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第一个项目落地,并迅速推广。一年多的时间里,21亿元金融活水,陆续流向务川、正安、道真三个定点县214个贫困村,让21万贫困人口的水缸满了起来。

为助力贵州拔穷根,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国开行贵州省分行持续创新融资模式,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力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升级。从农村饮水安全到“五改、五建”,一场农村环境整治革命从这里展开,彻底改变了新坝。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支持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后的务川县新坝组。新华网发

自来水通到家门口,原先与猪圈相连的厕所,变成了可冲水的卫生间;安装上洗碗池、燃气炉以后,厨房变得干净亮堂;危房改成了砖混,老房换了新颜。改院坝、改猪圈,处理垃圾污水,新建活动广场,新坝越来越“新”。多年前5个小时的颠簸山路变成了现在20分钟的畅快车程。村里的年轻人白天在县里上班,晚上回村里生活。买了农用小货车,种上几亩地,成熟后拉进城一卖,那叫一个热销。人流旺了、物流旺了、曾经日渐落寞的乡村又旺起来了。

“十三五”期间,国开行贵州省分行融资289.56亿元,支持建成、改造6.6万余里农村公路;为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投入资金117.98亿元,惠及数百万贫困人口,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开发性金融力量。

整治形式主义丨贵州:把好中小学教师减负“入口关”

新华社贵阳2月1日电 题:贵州:把好中小学教师减负“入口关”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待办事项清单变薄以后,李华感觉轻松了不少。

李华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丰乐镇牛塘完全小学的校长,往年这个时候,他往往会收到县里相关部门转来的未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学生家长名单。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他们需要逐个打电话,催学生家长去缴纳医保,并做好情况统计,反馈给相关部门。

“以前我收到名单后,就安排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有时候自己也要打。”李华说,虽然这个任务不会占用他们太多时间,但没有完成之前始终是个牵挂,会分散他和老师们的精力,还可能会影响家校关系,“不是所有家长都会配合工作”。

一些老师有时会抱怨说:“这不是我们老师的事情。”这时,李华只能耐心说服、引导他们完成相关非教学任务,“现在终于不用了”。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塘房小学校长吴雄也有同感。往年这时,他和同事也要打电话催学生家长去缴纳医保,“今年只是让我们协助开展医保征缴工作,在班级群里加强宣传,没有其他要求,比往年轻松了一些”。

相关政策的出台是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2023年11月以来,贵州9个市(州)陆续出台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详细罗列了18条至20条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同时还面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邮箱,征集线索,接受群众监督。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塘房小学一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摄

这些减负清单包括“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审批通过的进校园督导、检查、评估、考核、评比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微信公众号关注、APP网络调查、测评、答题等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小手牵大手’活动”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报表填报、信息报送工作”等。

务川县教体局局长申修刚说,教师减负清单发布以来,当地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只需要配合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宣传工作,禁止摊派和代缴,不再安排教师催还助学贷款,不再给学校摊派下载安装App和关注、学习公众号的任务。同时,统筹各类进校园督查检查工作,整合检查内容,避免多头检查影响学校教学秩序。

申修刚告诉记者,2023年11月以来,除已申报的“深化全省文明城市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检查、食品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检查外,其他未经统筹的项目未进入校园。

“以前被安排非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也会去完成,但心里多少有点排斥,觉得这不是老师该干的事情。”务川县第一小学教师陈亚林说,“减负清单出台后,我们很高兴。现在这些任务基本没有了,我们可以更多地专注教学。”

贵州遵义:跨过雄关漫道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踏上红军长征革命圣地,就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人民网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报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35年1月,一支脚蹬草鞋、肩扛土枪、手举镰刀锤子旗帜的队伍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来到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考察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6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鼓舞和激励着遵义的干部群众奋勇拼搏,为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醉美遵义新未来而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 “战天斗地”践行初心使命

图为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胡志刚摄

走进贵州遵义市凤凰山南麓的红军山烈士陵园,35米高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上镌刻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熠熠生辉。纪念碑周围,“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4组汉白玉浮雕生动展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从北京乘专机一到遵义新舟机场,就驱车来到这里,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肃立鞠躬,缓步绕行瞻仰,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

历史的硝烟已散,长征的精神永存。

黄大发,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现团结村)党支部原书记。曾经的草王坝“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深度贫困的背后,缺水是主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

如今,团结村已从贫困小乡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红色,是遵义的底色。遵义,因红色而闻名。”

86年前,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一心为民,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在黔北大地;86年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中,红色基因激发强大动力,涌现出黄大发等一批时代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是革命圣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真实写照。

奔向乡村振兴 团结一心干出“好日子”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花茂村考察时指出。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花茂村,曾因人烟稀少、贫穷落后被称为“荒茅田”。花茂村村支“两委”以村容村貌改善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民王治强就是受益群众之一,开办了花茂村第一家农家乐。

如今,花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20226元。

“赶上了好时代,越奋斗越幸福,苦日子早就熬出了头。”王治强笑意满满。

从贫困荒芜到花繁叶茂,花茂村的变化,是遵义打赢脱贫攻坚、奔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地处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地区的遵义,曾一直背着沉重的贫困标签。全市12900多个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先后派出驻村工作队890余个,选派820余名第一书记、近2000名驻村干部奔赴脱贫攻坚战场,组织11.9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一组数据交出了答卷:重点培育茶叶、辣椒等八大主导产业,带动65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就业增收;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14175公里,解决了7295个村民组的出行问题;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惠及18.91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7万户,惠及群众150余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干群团结一心、依托政策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先后实现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出列,山乡面貌发生历史巨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贵州省内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后,遵义乘势而上,按照“四新一高”的产业发展思路,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八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70%以上。

遵义深耕细作、精准发力,正奋力迈向乡村振兴,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四个轮子”一起转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为遵义市务川县浞水镇青茶村村民满怀喜悦采摘吴茱萸。雷文慧摄

累累硕果,挂满枝头。遵义市务川县浞水镇青茶村1000余亩的吴茱萸种植基地,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背筐。

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加工厂内机器轰鸣,正烘干和筛选着刚采摘的吴茱萸。

“今年的价格在80元到300元之间,已有两家药企希望我们供应初加工后的吴茱萸。”浞水镇党委书记王丰告诉记者,为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该镇于2021年3月争取资金建设了800多平方米的吴茱萸加工车间,当前,相关设备已安装到位,吴茱萸加工顺利进行。

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种业和装备支撑,青茶村通过初加工增加吴茱萸产业效益。这正是遵义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千方百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题中应有之义。

遵义是农业大市,扎实抓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不凡。但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今年以来,遵义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力以赴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让“四个轮子”持续转,转得稳,转得快。

“以红带绿、红绿辉映、多彩融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品工程,加快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旅游带,加快构建以都市圈为牵引、县城为支撑、特色小城镇为节点的城镇发展体系,加快推动一流品质转化为一流附加值……

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遵义人民大步跨过脱贫攻坚的雄关漫道,正在迈向乡村振兴的崭新征途。站在时代的潮头,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新闻链接:

湖南沙洲:长征路上半条被 如今更暖后来人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