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务川县铝合金门窗店在哪里

Wang 0

文章目录:

1、「区县动态」务川城管凝心聚力聚焦三创,整脏治乱还原文明务川2、务川县:“七抓”招商促经济发展3、仡佬族邹志柳:豆腐香,日子甜

「区县动态」务川城管凝心聚力聚焦三创,整脏治乱还原文明务川

8月8日以来,务川县城管大队陆续召开了大队中层干部会及中队会议,将当前三大工作(即创文、创卫,整脏之乱及县庆30周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8月14日,各中队、各组以三大工作为导向,迅速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

城区主街道流动摊贩及占道经营整治

对城区务星广场、十字街、米市、严管街、三中转盘、新政府、宝元城市广场等路段的流动摊贩及占道经营现象进行清理整顿,执法人员劝导流动摊贩按要求进入指定市场内经营,并按划行规市要求规范摆放摊位,对占道经营门面下达整改通知书,告知其所有占道经营物品必须进入门店内经营。

户外广告整治

执法人员在前期开展户外广告排查清除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摸底清查,将城区内遗留的破旧门头广告牌、喷绘、横幅或未经审批设置不规范的户外广告、雨阳蓬等进行彻底清理拆除。

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整治

执法人员将城区内乱堆乱放建筑材料、铝合金门窗及废旧品回收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进行清理,对违规搭建影响行人通行安全的雨棚及固定车锁等进行拆除处理。

农贸市场的划行规市,规范管理

市场管理人员对市场存在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进行清理,排查市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活禽宰杀区实施三分离。使市场的所有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卫生干净,秩序井然。

文明施工,带泥上路专项整治

务川县城管大队加大了对城区内带泥上路,扬尘污染的查处力度,对不按规定时间、地点施工和未设置冲洗设施、未覆盖运输及带泥上路的工地和工程车辆进行从重处罚。

编稿:杨应舟

制作:贵州天逸轩新媒体中心

审稿:局办公室 陆丹

务川县:“七抓”招商促经济发展

人民网-贵州频道

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外来催化剂”,城市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务川自治县聚焦产业链招商,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和路径,盘活资源存量,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奋力实现我县GDP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抓招商,在产业致富上开创新局面。坚持“无业不立、无业不富、无业不安”的理念,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角度认真谋划,精心策划编制产业项目,把“招进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度研究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精准产业发展定位,编制发展专项规划,不断拓展招商引资发展空间,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扶贫精准招商,以“10 5”产业暨农业优势产品化为重点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推动产业扶贫招商。

围绕三大市场抓招商,在手臂外延上实现新拓展。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优质企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紧盯成渝、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市场,不断强化对外招商力度,加快构建产业链亲自带头抓招商的工作格局。通过明确招商任务,组织领导干部多层次、高频率、大密度开展外出招商,在三大市场中的商圈关系招引重大项目,确保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围绕坝区建设抓招商,在谋篇布局上挖掘新潜力。依托务川生态、劳动力、农特产品等资源优势,按照“一坝一策一项目”精准编制坝区产业发展招商方案,精选产业,精准规划,强化点对点招商。建立坝长招商制,要求各大坝区坝长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坝区产业大招商工作,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做大一批已有的经营主体,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主的绿色增产增效产业,全力推动坝区产业发展。

围绕园区优势抓招商,在产业集群上实现新发展。着眼于大坪、镇南、涪洋三大园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精准研究铝、氟钡产业链建设发展态势,科学编制铝、氟钡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招商项目,认真谋划强健铝、氟钡产业链,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同时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对有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意向的企业实现重点跟踪对接、上门招商,引进一批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产业聚集功能强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大平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夯实工业强县基础。

围绕康旅融合抓招商,在产业发展上增加新活力。立足务川生态、旅游、中药材等资源优势聚焦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康体养生等特色品牌,策划编制一批高批准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招商项目,重点针对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文旅产业中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对接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优质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动形成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态势。

围绕中介机构抓招商,在以商招商上取得新成就。充分利用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驻外机构、传媒机构的优质外部资源,制定中介招商新机制,构建招商引资中介新平台,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提高市场化招商水平,丰富目标企业库,做大“务川缘客商库”。积极通过派驻、挂职、小分队“走出去”等招商方式实现多层次、多区域、多产业联合发力,实现南北能引进、东西能合作的开放式发展新格局,推动务川县域经济发展。

围绕优化服务抓招商,在服务招商上谱写新篇章。切实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对已签订协议的项目,明确专人协助办理项目备案、核准、用地预审、环评等有关手续,加大对招商引资在建项目的调度,为企业投资务川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投资保障,强化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实现重大项目“落地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个”的几何效应,积极促成合作双方资金到位以及项目开工和实施。(勾珊珊)

仡佬族邹志柳:豆腐香,日子甜

仡佬族名片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起源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服饰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服饰渐同于汉族。

除春节外,仡佬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和“吃新节”。“三月三”就是仡佬族村寨凑钱准备祭物,在神树前或庙里等处祭山神。“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就是各家到田地里摘取新熟作物祭祖。

文/杨婧 图/视频 杨昌鼎

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7月6日,天刚蒙蒙亮,务川自治县三坑村负责人邹志柳就开始忙个不停。他将头天泡好的豆子磨成浆,过滤,烧豆浆,点酸汤,压制成型,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

26岁的邹志柳已成为三坑村小有名气的“豆腐哥”

虽说起早贪黑、费事费神,但靠着做豆腐生意,今年26岁的邹志柳已成为三坑村小有名气的“豆腐哥”。别看年纪不大,眼神里却是成熟稳重。

谈起返乡创业,邹志柳打开了话匣子。

三坑村是务川自治县67个贫困村之一。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愿在家里做农活。留在家中的村民,也仅靠自家的几头牛、几头猪和几亩地维持生计。每逢春节,邹志柳就和许多“打工仔”一样,和家人短暂团聚后,告别父母,奔赴沿海城市,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2017年,他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附近乡镇的朋友说,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脱贫致富的产业,就在老家开了一家豆腐坊,本地回头客不少,还每年销往贵阳、广州等地,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

做又嫩又香的石磨豆腐,首先要有好的黄豆、新鲜的山泉水、传统的工艺

朋友的经历激发起邹志柳的创业激情。他要决定操起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手艺。

思路决定出路。做豆腐,就要做成产业。邹志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分析,综合评判,发现石磨酸汤豆腐在务川县城的各大餐馆、超市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铝合金及玻璃门制作安装生意,将自己的全部积蓄30多万元投入到了石磨酸汤豆腐产业。2017年12月,厂房动工,邹志柳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做又嫩又香的石磨豆腐,首先要有好的黄豆、新鲜的山泉水、传统的工艺。

2018年初,邹志柳追加投入2万多元,安装水管将数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入后院;在采购设备的时候,石磨、笼子、纱布等生产工具,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标准进行定制。

邹志柳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从不觉得累:“做豆腐收入还可以,每天能赚200多元,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邹志柳聘请了5名贫困户到厂里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

2018年11月,接到了第一个“大单”。邹志柳听说,务川中学原先的豆腐供应商不干了。“别人不干了,我来干呗。”邹志柳感觉到了商机。

在这件事上,帮助自己创业的父母等人是反对的:“咱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供货给超市、几个小店面还行,要供货给学校食堂,能行吗?”但邹志柳不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了继续“折腾”。

为此,他专门跑到务川中学,邀请人家到自己的豆腐加工厂来参观。后来,在县委、县政府、村支“两委”的多方沟通与帮助下,邹志柳与务川中学签订了供货协议,拿下了这个一年28万元的单子。

“我觉得这个单子,除了有利润,还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他说。

一代代传下来的手工手艺,磨出来的豆腐品质好、口感好

为了把石磨酸汤豆腐产业做大做强,邹志柳再一次对市场进行了调研。针对各大超市对豆制品需求量大、种类多的特点,他开始尝试将石磨酸汤豆腐产品进行深加工。目前,该厂除了生产水豆腐,还发展了灰豆腐、小豆干、豆腐丝、豆腐皮、豆腐果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60多万元。

随着豆腐加工厂生意日益红火,订单一个接一个,规模越来越大,邹志柳聘请了5名贫困户到厂里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自己富了,就不想看到乡亲们穷下去。”邹志柳说。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每个月2500元,离家不远,还不影响干农活,有空还可以帮家里人打理养鸡场。”提到收入,村民徐月婵一边笑一边快速地挑选着黄豆。

“我们村大多数农户家里都会做豆腐,一代代传下来的手工手艺,磨出来的豆腐品质好、口感好。”三坑村村支书王友强介绍说,近些年,村里的豆腐名气越来越大,曾经的“苦活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三坑村从事石磨酸汤豆腐生产的有15家人。

务川自治县三坑村

“喂!给我送一些豆腐来咯!”

“好!明早送啊!”

在接受采访中,邹志柳手机响个不停,不断有客户向他订货。他说,“现在是采取订单模式,有时碰到一些大单,都不敢接,怕货供应不了”。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对石磨酸汤豆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开发休闲食品或者其他新型豆腐食品。”挂了手机,邹志柳扭过头告诉记者,“今年年底,我们将拿出部分收益,对67户建档立卡户进行分红,鼓励他们积极行动,再就业。”

编辑:曹轶

编审:彭奇伟

高端系统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