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专业从事铝合金门窗的公司
文章目录:
1、仡佬族邹志柳:豆腐香,日子甜2、务川县浞水镇:融入成渝经济圈浞水做足了准备3、务川:坚持“四个在先” 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仡佬族邹志柳:豆腐香,日子甜
仡佬族名片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起源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服饰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服饰渐同于汉族。
除春节外,仡佬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和“吃新节”。“三月三”就是仡佬族村寨凑钱准备祭物,在神树前或庙里等处祭山神。“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就是各家到田地里摘取新熟作物祭祖。
文/杨婧 图/视频 杨昌鼎
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7月6日,天刚蒙蒙亮,务川自治县三坑村负责人邹志柳就开始忙个不停。他将头天泡好的豆子磨成浆,过滤,烧豆浆,点酸汤,压制成型,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
26岁的邹志柳已成为三坑村小有名气的“豆腐哥”
虽说起早贪黑、费事费神,但靠着做豆腐生意,今年26岁的邹志柳已成为三坑村小有名气的“豆腐哥”。别看年纪不大,眼神里却是成熟稳重。
谈起返乡创业,邹志柳打开了话匣子。
三坑村是务川自治县67个贫困村之一。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愿在家里做农活。留在家中的村民,也仅靠自家的几头牛、几头猪和几亩地维持生计。每逢春节,邹志柳就和许多“打工仔”一样,和家人短暂团聚后,告别父母,奔赴沿海城市,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2017年,他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附近乡镇的朋友说,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脱贫致富的产业,就在老家开了一家豆腐坊,本地回头客不少,还每年销往贵阳、广州等地,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
做又嫩又香的石磨豆腐,首先要有好的黄豆、新鲜的山泉水、传统的工艺
朋友的经历激发起邹志柳的创业激情。他要决定操起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手艺。
思路决定出路。做豆腐,就要做成产业。邹志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分析,综合评判,发现石磨酸汤豆腐在务川县城的各大餐馆、超市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铝合金及玻璃门制作安装生意,将自己的全部积蓄30多万元投入到了石磨酸汤豆腐产业。2017年12月,厂房动工,邹志柳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做又嫩又香的石磨豆腐,首先要有好的黄豆、新鲜的山泉水、传统的工艺。
2018年初,邹志柳追加投入2万多元,安装水管将数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入后院;在采购设备的时候,石磨、笼子、纱布等生产工具,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标准进行定制。
邹志柳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从不觉得累:“做豆腐收入还可以,每天能赚200多元,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邹志柳聘请了5名贫困户到厂里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
2018年11月,接到了第一个“大单”。邹志柳听说,务川中学原先的豆腐供应商不干了。“别人不干了,我来干呗。”邹志柳感觉到了商机。
在这件事上,帮助自己创业的父母等人是反对的:“咱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供货给超市、几个小店面还行,要供货给学校食堂,能行吗?”但邹志柳不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了继续“折腾”。
为此,他专门跑到务川中学,邀请人家到自己的豆腐加工厂来参观。后来,在县委、县政府、村支“两委”的多方沟通与帮助下,邹志柳与务川中学签订了供货协议,拿下了这个一年28万元的单子。
“我觉得这个单子,除了有利润,还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他说。
一代代传下来的手工手艺,磨出来的豆腐品质好、口感好
为了把石磨酸汤豆腐产业做大做强,邹志柳再一次对市场进行了调研。针对各大超市对豆制品需求量大、种类多的特点,他开始尝试将石磨酸汤豆腐产品进行深加工。目前,该厂除了生产水豆腐,还发展了灰豆腐、小豆干、豆腐丝、豆腐皮、豆腐果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60多万元。
随着豆腐加工厂生意日益红火,订单一个接一个,规模越来越大,邹志柳聘请了5名贫困户到厂里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自己富了,就不想看到乡亲们穷下去。”邹志柳说。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每个月2500元,离家不远,还不影响干农活,有空还可以帮家里人打理养鸡场。”提到收入,村民徐月婵一边笑一边快速地挑选着黄豆。
“我们村大多数农户家里都会做豆腐,一代代传下来的手工手艺,磨出来的豆腐品质好、口感好。”三坑村村支书王友强介绍说,近些年,村里的豆腐名气越来越大,曾经的“苦活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三坑村从事石磨酸汤豆腐生产的有15家人。
务川自治县三坑村
“喂!给我送一些豆腐来咯!”
“好!明早送啊!”
在接受采访中,邹志柳手机响个不停,不断有客户向他订货。他说,“现在是采取订单模式,有时碰到一些大单,都不敢接,怕货供应不了”。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对石磨酸汤豆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开发休闲食品或者其他新型豆腐食品。”挂了手机,邹志柳扭过头告诉记者,“今年年底,我们将拿出部分收益,对67户建档立卡户进行分红,鼓励他们积极行动,再就业。”
编辑:曹轶
编审:彭奇伟
务川县浞水镇:融入成渝经济圈浞水做足了准备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我们必须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发挥到极致,势必在‘十四五’末,跻身于‘西部五十强’乡镇之列,快速融入成渝经济圈,......”务川自治县浞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甘永新如是说。
是什么让这个国土面积224.2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人的乡镇有如此雄心壮志,敢于提出这样的目标?
据了解,浞水位于贵州省和重庆市结合部,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圈的交汇区,境内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大,矿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务川连接重庆的桥头堡垒,素有务川北大门之称。
近年来,该镇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依托资源禀赋,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高位谋划,精准施策,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乡村环境治理有效,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种出来的蔬菜品质高,很受重庆市民欢迎。”浞水镇鹿池村冷凉蔬菜基地负责人曾继强说,依托重庆市场,重庆人喜欢吃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根本不愁销路。
鹿池村冷凉蔬菜基地是2017年镇政府引进重庆市武隆县客商,以“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全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引进产业技术,探索林下经济,以生态立体农业、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采取“长 短”“慢 快”套种模式,构建起花椒28000亩、冷凉蔬菜800余亩、精品水果300亩、水产养殖1350余亩、土鸡2.5万余只、中药材吴茱萸1300亩等“1 8 N”产业格局。
积极探索“供产销”直通车,“线上线下”双向驱动,实现农户与大市场无缝对接,破解销售难题,持续推动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依托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矿源供应区优势,结合县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旅产业化”“四化”战略,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镇之路。加快推进返乡创业园暨黔北物流园、汽车综合服务中心、大竹园矿山、瓦厂坪矿山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加大产业链招商育商,促进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依托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从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中秋长席宴”,民间流传已久的“花灯”“高台舞狮”等民俗文化,古盐道等特色资源,深入发掘打造,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吸引四川、重庆客人前来旅游、休闲、体验、消费,构建边贸特色集镇。
积极争取政策,尽快打通务川至彭水高速建设,破解交通瓶颈。持续加大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启动集镇风貌改造和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美化靓化人居环境等惠民工程,逐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
持续推进与毗邻地区在教育、医疗、环保、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发展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逐步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接下来,全镇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四新”抓“四化”,奋力做强工业、优化农业、做精集镇、做优旅游业,全力以赴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奋力打造‘美丽边贸·幸福浞水’而努力奋斗。”甘永新坚定地说。(文/王雄伟 图/务川融媒供)
务川:坚持“四个在先” 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特别是氟钡新材料产业园作为氟钡化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承载平台,坚持以‘四个在先’,推动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营商环境优化、平台引领创新,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2月27日,在遵义市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务川自治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务川自治县委常委、遵义市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肖四对于务川建设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打造黔北工业新引擎,围绕首位产业氟化工和主导产业铝工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建好园区并发挥好园区的主阵地作用进行了介绍。
务川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载体、产业聚集的主阵地,着力夯基础补链条、强招引优服务,强化以产立园、以园兴工、以企促产。
坚持组织保障在先,确保园区建设推动有力。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专题会议+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方式,由县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服务包保,做到扁平推动、靶向用力、高质建设。积极整合部门力量和资源,组建园区征地拆迁、项目编制规划等工作专班,紧盯化工园区认定、建设用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采取专班专抓、专人专跟、专项专管,“贴身”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排忧解难。采取“党支部+企业”“党支部+项目”模式,分别成立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审批服务和党建扶贫党小组,组建党员突击队5支,深入群众和企业听取意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有效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厘米”。
坚持规划布局在先,确保园区建设推动有序。立足境内6000余万吨萤石、重晶石资源储量,先后编制《务川氟钡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规划》《务川氟钡新材料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规划报告。按照“产业向园区集聚、资源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聚合、要素向园区聚拢”原则,在务川镇南选定建设铝产业园、氟钡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铝材加工产业及氟钡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并围绕氟钡全链条产业预留发展空间,积极引导氟钡化工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向务川氟钡新材料产业园集聚发展,已引进南通金星氟化学有限公司、常熟华美化工有限公司和邵武华新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园区。
坚持优化服务在先,确保园区建设推动有效。用好“企业之家”政务服务平台,坚持“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腿”,为园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持续优化良好营商环境。强化园区基础配套,着力提升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务川-镇南管输燃气项目建设完成,镇南堡上220KV扩容工程、氟钡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三站一场”等项目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方式,精准园区周边劳动力统计,根据群众年龄、技能、学历等情况,分类建立劳动力台账,围绕企业各阶段用工需求,分类分批安排园区及周边劳动力持证上岗。同时,就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就业和技能培训,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有效推动铝产业、氟钡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入园发展。
坚持健全机制在先,确保园区建设推动有质。充分利用“管委会+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入园管理标准,健全完善项目决策评估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聚焦质量优先、效益第一,从规划开始就对项目或企业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入园项目质量。截至目前,共招商引进基础材料类、氟化工类、含氟聚合物类等项目12个,协议引资约30亿元。通过“大数据技术+”,健全智慧环保与应急监管、智慧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对园区危化品集中停车场、化工园区综合平台、生产车间等场所进行全面监测、智能监管,确保产业园内“三废”科学处置。大力推行“亩产论英雄”“招商论英雄”“效益论英雄”等考评机制,对项目招商、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及人才等情况进行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形成转作风、优环境、强招引、促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园区产业实现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集聚化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陈颖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