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蓬铝合金门窗厂家地址查询
文章目录:
1、涨幅达97%它迎来了自己的“矿生”高光2、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际论道)3、守护好这10种矿产,才不会被扼住咽喉
涨幅达97%它迎来了自己的“矿生”高光
来源:【矿业界】
近日锰矿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连日的价格攀升引得市场关注。
原料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天津港澳块报价已经触及65元/吨度的高点,较年初35元/吨度的价格上涨约86%,加蓬块报价同样达到65元/吨度,和年初的33元/吨度相比,价格将近翻了一倍,涨幅达97%,南非块报价涨至55元/吨度,比年初价格上涨约67%。
一“锰”得道,鸡犬升天,中游锰硅、锰铁等锰制品价格跟随拉涨,其中锰硅价格尤其显著,自4月23日开始,锰硅期货主力合约一路上涨,连续二十日飘红,5月13日收盘价更是达到年内最高点9112元/吨,较年内最低点4月初的6090元/吨上涨3022元/吨,短短几十天,涨幅达50%,不过近两日价格有所回落,截至5月15日下午收盘,锰硅期货主力合约收于8216元/吨,较昨日下跌7.1%。
01 为何突然成为“疯狂的石头”?
当前来看,市场普遍认为本次价格上涨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原料端供应量减少。
3月20日,全球最大锰矿生产商澳大利亚South 32发布一则不可抗力公告表示,由于热带气旋梅根的影响,其澳洲业务GEMCO运营仍暂时停止。GEMCO是世界上最大的锰矿项目之一,因此GEMCO的停运对锰矿供应影响较大。
卓创资讯分析师赵丽丽分析称,这次的暂停运营预计将会减少全球10%左右的锰矿供应。停运消息一出,进口锰矿价格开始拉涨,同时带动下游价格跟涨。“因进口锰矿发运问题,二季度矿国内进口澳矿或将减少90万吨左右。”赵丽丽说。
赵丽丽还表示,在近期海外发运至中国锰矿石数量偏低的背景下,港口锰矿石库存数量还处于近两年低位。截至4月底,南非4月全球发货量为153万吨,发往中国103万吨,环比下滑8.81%;澳洲发1.14万吨,因澳矿发运问题,发往中国为0吨,环比下滑100%;加蓬63.7万吨,发往中国约26万吨,加蓬保持高位发运,但发运至中国数量偏低。
此外,赵丽丽还提到,国内市场方面,国内锰矿进口依赖度较高。
公开资料显示,锰是重要的新能源金属,其用途非常广泛,世界上大约90%通过生产锰铁或锰硅的途径用于炼钢工业,1.5%用于其他冶金工业,另外6%~8%锰用于非冶金工业,在电池工业、陶瓷工业、化学工业等重要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资源方面,中国现已查明的锰矿储量5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6.65%,居世界第六位,但矿床表现出“小、贫、杂、细”的特点,矿石品位差,富锰矿仅占6%,可用锰矿资源只占保有资源总量的40%左右,长期依赖进口,我国锰矿对外依存度超过90%。而随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锰、铝等重要新能源金属消费量保持高位运行。
在此背景下,一旦锰矿供应环节出现问题,容易引起市场价格波动。
除了GEMCO停止发运事件,世界第二大锰矿产国加蓬的脱轨事故也引发了一定的市场恐慌情绪。4月26日加蓬发生脱轨事故,接近300米的轨道受损,26辆空车脱轨,修复时间或需两周至一个月左右。据了解,加蓬月度锰矿发运量在50万吨/月以上,在South32锰矿供应缺口已经中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若加蓬运输铁路修复时间过长,可能造成锰矿供应进一步紧张。
国外上游原材料供应端的扰动,国内下游的开工率有所提升,需求好转,而港口库存持续下行,加之脱轨事故引发了一定的市场恐慌情绪,多因素叠加,对锰矿价格拉涨形成支撑,锰市场火速升温。
02还能“锰”涨吗?
目前来看,多数分析机构对锰的未来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
东海期货研报分析称,目前主流锰矿山6月份中国装船锰矿价格不同程度上调,且近几周锰矿发货数据亦有不同程度回落,锰矿供应收紧预期仍存。
东方证券资深王心彤认为短期来看,此次事件影响下锰矿供应收缩,若短期找不到可替代方案,锰矿价格将进一步上行。
国贸期货研报显示,国内锰矿商虽是继续抬价,但涨幅有在缩小。但另一边,对价格起到更强助推的是隔壁印度的高价抢矿,叠加攀升的海运费,锰矿还会是易涨难跌的状态。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际论道)
本报记者 高 乔
6月20日,中国参展商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演示一款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近日,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现场,通富微电展台展示高端人工智能产业芯片。王路宪摄(人民视觉)
英国《经济学人》近日刊文称,中国科研实力增长迅速,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根据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的“自然指数”,2023年,中国作者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份额全球排名第一。中国从资金、设备和人才着手提升科研实力,在尖端研究领域的实力提升没有放缓迹象。外媒指出,近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硬实力”持续提升,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也为推动国际科技领域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正在取得长足进步
据英国《经济学人》近日报道,中国如今在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美国和欧盟的同行要多,而且他们的著作被引用的次数也更多。中国的专利数量也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而且,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足够的能源,可以迅速启动材料等物理创新的大规模生产。
近年来,中国科研能力快速提升,持续吸引外媒关注。比如,最近,多家外媒报道了中国嫦娥六号的“月背之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称,月球探测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起飞,凸显中国太空科技力量的提升。美国布朗大学学者詹姆斯·黑德认为:“神秘的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月背研究相关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它能一次性容纳数名航天员在里面待上半年。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则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以及系外行星探测等领域,中国也正在取得长足进步。
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云计算、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中国的科技进步也引发外媒关注。
斯坦福大学日前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称,2023年,知名人工智能模型中有15个在中国。截至今年3月份,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行业大模型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
《韩国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当前,中国半导体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极大缩小,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韩国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半导体技术的自主化速度明显加快。
多方合力至关重要
中国科技实力是如何实现快速提升的?外媒从中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努力中寻找答案。
“中国科技实力提升主要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资金、设备和人才。”英国《经济学人》分析,资金方面,自2000年以来,中国研发支出增长了16倍,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方面投入巨大。设备方面,中国在科学设备上大手笔投入,中国顶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强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不久还将拥有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人才方面,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现在雇用的研究人员比美国和整个欧盟都要多。
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企业的积极探索等多方合力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能否从中国学到一些经验?”美国《纽约客》近日一期报道聚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3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开发锂电池、铸造铝合金车架和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模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政策专家马佐科认为,很多中国车企的成功都来自边实践边学习,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降低成本,然后将资本再投资到研发中。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坚持提供产业支持,鼓励创新企业和激烈竞争,鼓励本土企业与外企合作,这些举措助推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应用推广。
路透社报道分析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国家的持续支持、广泛的融资和本土化战略。
继续推进国际合作
随着科技“硬实力”的提升,中国也在不断推进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助推全球科技进步。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斯高此前曾表示:“在所有学术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以及社会科学,许多研究都能证明中美合作的益处。”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报道援引昆士兰科技大学副教授沃里克·鲍威尔的观点称:“中国正在开发大量专用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新材料、生物技术、医疗保健和营养解决方案等,这些都能使澳大利亚企业、研究人员和消费者受益。”
当前,一些外媒分析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积极展开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据乌兹别克斯坦日报新闻网近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同中国畜牧业、家禽业和渔业等领域的主要机构建立联系,并与中国在科研领域开展合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报道《中国绿色科技正在涌入拉美》称,拉美地区约6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当地拥有绿色制造技术所需的丰富关键矿物,还能成为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市场。中国在光伏板、电池和风力涡轮机的全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拉美地区的绿色技术直接投资正激增。智利总统去年访华期间宣布一家中企将在智利投资建设锂电池厂,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创建价值链并转移技术知识”。
“更多先进科技的出现带来造福全人类的新知识,它们将解决世界问题、改善民众生活以及加深彼此理解。比如,多亏了中国的农学家,各地农民才能有更丰厚的收成。中国研发的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加蓬村庄和戈壁沙漠中的效果一样好。”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称。
守护好这10种矿产,才不会被扼住咽喉
来源:【矿业界】
全球矿产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供应充裕,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关注矿产初级原材料供应问题,尤其是在全球资源治理“区域化”“集团化”,以及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矿业收益而出台逆全球化矿业政策情形下,叠加金融资本的影响,全球矿产资源市场震荡加剧。我国作为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对进口量超大或涉及农业生产,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且具有通用性的矿产,在供应方式组合上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一、全球矿产资源丰富,供应总体充裕
01 全球矿产资源储量总体上是“越开越多”
本世纪20年来,尽管主要矿产品消费总体逐年增加,但随着找矿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勘查投入与勘查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球不断有新的矿床被发现,使得消耗的矿产资源储量不仅及时得到有效补充,而且资源储量总量保持增长态势。据BP和美国地调局统计数据显示,与2001年相比,2021年底全球铁、锰、铬、铜、铝、铅、锌、镍、钾、磷等矿产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铁、铝、锌、钾等矿产储量增幅在30%左右,铅、镍等矿产增幅约为40%~60%,锰、铜、磷等矿产增幅超过100%。
02 全球主要矿产品供应较为宽松
据美国地调局及国际钢铁协会等机构统计数据,与2001年相比,2021年全球煤炭、原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精矿、铝土矿、铅精矿、锌精矿、镍精矿、钾盐、磷矿等矿产品产量均呈增长态势(中国除锰、铬、镍等少数矿产外,产量增速均高于全球水平,其中钾盐增速相当于全球水平10倍之多)。而且,全球矿产品总体上能够实现供需平衡,例如近10年,全球70%以上的年份供应略有过剩,其中钢铁、原油、天然气等产品存在1%~7%的供应过剩率,仅铜等少数产品供应略有不足,但近10年的平均供应短缺率也在1%以内,可以通过库存调节供应缺口。
二、矿产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纷纷抛售冷战期间所建立的矿产品储备,似乎一切矿产品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这个相对稳定的期限大致只维持了20多年的相对平静。现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先期工业化国家,又重提有关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等术语,并频现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战略或规划等文件之中,表明矿产资源供应仍然是当今社会各国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印度等都发布了新版关键矿产目录清单,并落实了相关资源保障的战略举措。最典型的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为建立强大和负责任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不断与有关资源大国在矿产资源产业领域建立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期待通过合作增强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例如美国,先后主导建立了“能源资源治理倡议”“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多边合作机制,使得全球资源地缘政治、资源治理体系变得更为复杂。
三、矿产资源初级产品供应宜重点关注十种矿产
参考美国、欧盟等国家的新版关键矿产目录清单,并结合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矿产资源的实际需求,综合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在可统计或推算需求的28种矿产中,2021年我国消费超过亿吨级的矿产有煤炭、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磷矿等5种,超过千万吨级的有铜、铝、锰、铬、钾盐等5种,超过百万吨级的有萤石、镍、晶质石墨等3种,百万吨以下的有稀土、锡、钼等15种,其中千吨以下的有铟、镓、铍、锗、钽、铼等6种,尤其是铍、铼,消费量不足100吨。
原则上,对涉及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通用矿产、“双碳”目标下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矿产,都可以作为保供的重点对象。
但从实际情况看,2021年全国原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锰矿、铬铁矿等8种矿产品进口额合计占矿产品进口总额比重已逼近90%。另一方面,这8种矿产品进口体量大,且绝大多数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加上影响农业生产所需的钾盐、磷矿,使得这10种矿产已成为当下保供的重点。“双碳”目标下,虽然国内镍、钴、锂等供需小体量的矿产也很紧缺,但这些矿产近几年“走出去”成果较为丰硕,可暂不作为保供重点。
四、 十种矿产稳供没有统一的“灵丹妙药”,需要区别对待
原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锰矿、铬铁矿、钾盐、磷矿等10种矿产,影响供应能力提升的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石油、天然气、铜等3种矿产主要是国内资源找矿发现不足约束开发能力提升,铁矿石、铝土矿、钾盐等3种矿产主要是资源品质较差或者是卤水提钾等方面的工艺技术约束产量增长,煤炭、磷矿等2种矿产主要是供需区域性失衡,锰矿、铬铁矿等2种矿产主要是国内资源稀缺导致供应不足。此外,废钢、废铜、废铝等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也影响了保供能力释放。
01 石油、天然气和铜等3种矿产需要加强找矿保供
以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创新为支撑,以创新勘查机制和提升勘查市场活力为保障,增加财政勘查投入,加大找矿力度,巩固和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基地,不断夯实资源保障基础。其中,油气要加快推动西部地区增储上产,推进海域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非常规油气开发力度,力争形成更多的油气增产新领域。铜矿方面,要加快解决勘查新区块供给跟不上的问题,为找矿突破、找矿增储提供勘查新空间,为铜精矿稳产增产,以及建设开发基地核心区提供资源储量保障。
02 煤炭、磷矿等2种矿产需要政策协同保供
煤炭方面,国内有着很好的资源优势和产能基础,保供的关键在于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磷矿方面,国内整体上虽然供应略有盈余,但全国磷肥生产与磷矿资源开发在空间上不完全匹配,2022年上半年国内磷矿市场供应曾极度紧张,价格飙升,导致一些磷肥生产上市公司采取减少磷矿采购、减少开工率来规避风险,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旺季对磷肥的需求,需要按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取消磷矿石“不出省不出市”的限流政策,促进市场自由流动。
03 铁矿石、铝土矿和钾盐等3种矿产需要强化技术创新保供
我国铁矿石、铝土矿和钾盐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品质较差,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铁矿石面临品位低而导致开发利用产生大量尾矿问题,铝土矿的赤泥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钾盐也面临卤水提钾排放大量苦卤而影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煤下高硫铝土矿因技术工艺问题,开发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煤下铝尚无成熟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成功案例。类似这些技术短板弱项,需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解决开发中的技术“瓶颈”来拓展资源保障空间。
04 铁、铜、铝等矿产还需要专项政策支持保供
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是增强保供能力的重要举措。例如美国,2021年粗钢产量8700万吨,其中废钢产钢4600万吨,约解决了53%的炼钢原料需求。我国随着废旧金属资源累积量的增加,再生金属产量规模总体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原材料供应中的贡献占比仍只有20%~25%,不足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50%。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政策体系不健全影响再生金属对原生矿的替代,需要国家对废钢、废铜、废铝等废旧资源回收加强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专项政策支持,以减轻对原生矿的保供压力。例如废铜,我国2020年前后的耗铜产品,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报废期,届时将产生约400万吨/年的铜替代原料,有望解决国内30%左右的用铜需求。
05 加强国际矿业合作保供
油气方面,2021年俄罗斯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2.7%、17.4%,分别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5.5%、9.9%,宜加强双方交流合作,促进俄方油气进口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稳中有升。非油气矿产方面,应关注巴西、智利、秘鲁、几内亚、南非、加蓬、刚果(金)、哈萨克斯坦、印尼等资源大国,精准对接资源国产业链本土化要求,推动与资源国产业链深度嵌合和利益绑定,努力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同时,注重推进可持续和负责任的矿产开发,主动发布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信息,减少来自社区环境、劳工、安全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阻力,切实增强企业海外权益资源及时转化为实际产能、产量和产品的保供能力。
此外,需要精准研判国际形势,动态评估供应和价格风险,完善政策池工具箱,强化应对国际重大冲突资源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品、产能和产地储备相衔接的储备体系,完善产品、产能、产地国家储备制度和政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12月11日《中国矿业报》4版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