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水井的故事——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工作侧记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晓木 李寅生)早晨8:00,晨曦当空。海拔4600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帕羊镇中国电信西藏公司便民取水点,来自周边的牧区群众正排队取水。当清澈的井水从水管缓缓注入水壶、水桶等器具后,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微笑,专注的神情充满对幸福的期待。水装满后,他们乘坐三轮车、拖拉机离开,开始了一天的放牧或工作。
驻村队员次仁拉姆在驻地院子里,不时查看储水箱情况,及时抽灌井水,以便牧民群众随时取水。笔者看到房间里的那口井,四边围着玻璃,几根水管延伸井里,却看不到井底。“这口井有多深?”笔者问。“35米!”驻村总队长旦增同志回答。
说到这口井,旦增同志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驻村扶贫,从艰苦之境走来
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
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由各单位选派人员进驻村居,每村4人,1名总队长。中国电信西藏公司本部驻村点位于海拔4700米的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玉列村、贡桑村、扎次村、吉拉乡的革庆村、夏达村。
第一批驻村队员到达驻点后,虽然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破旧的院落,狭小的房屋,昏暗的光线,脱皮的墙面,没有灶台没有桌椅没有床铺没有卫生间,公共厕所在角落里“冷眼旁观”。
队员们有几秒的失落,但想到自己肩上的使命,没有退缩可言。他们放下行李,打扫、收拾,用带来的墙纸、报纸等物品贴墙,虽然简陋,但也是一个共同的家。队员们挤在小屋里,讨论着下一步如何克服困难,自力更生改善工作生活场所。“这个做灶台!”“这里放一个餐桌。”“这里买一套椅子,有坐的地方。”……大家计划着,夜幕袭来。
冬天夜间气温骤降,达到零下30度左右,可谓滴水成冰。驻村点没有电,只能靠火炉取暖。石头结构的屋子白天热、夜间冷。队员们盖好几床被子都被冻醒,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墙上结出5公分厚的寒冰,直至来年4月才开始慢慢融化,被子时常被结实地冻在墙体上。饮用水在冬季需要跳入近在2米的水井中凿冰取水,当水井完全被冻住时,烧冰化雪成为队员的取水来源,春秋季有时还需到10公里以外装桶拉回,节水是必然的。一名女队员坚守在这里3个月,当看到去慰问的同事时,同事的眼圈红了,她委屈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
帕羊镇是西藏电信的一个重要中继站,因条件艰苦,驻守人员更换频繁。这里有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院内砂石铺就,地面未硬化。入冬后,风卷起石头、沙子砸向门窗,风声呼啸,夜不能寐。晨起,围墙边就堆积起一米多深的沙土,整个院内狼藉不堪。
驻村队员们没有被恶劣的环境逼退。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要与当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不能辜负公司的信任!”他们安顿好生活后深入群众家里,了解情况,建档立卡,汇集第一手资料,精准扶贫。他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春天耕种,秋天收割。他们了解当地牧民的牛羊放牧情况和相关诉求,积极申请惠民项目。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党的好政策。他们自己购买常用药品,送到牧民手中。他们主动领养和照顾孤儿和孤寡老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开展9年,一批又一批的驻村队员固守着当初的承诺,捧起接力棒,践行中国电信的初心和使命。
凿35米深井,让洁净水源惠及百姓
水是生命之源。仲巴县帕羊镇、霍尔巴乡、吉拉乡周边为湿地,牧场绵延十几公里。虽然水草丰美,但居民饮用水不足。当地群众院里井水干枯,市政给排水工程尚未竣工,还没有市电供给。当地农牧民要到十几公里以外取水,且储存时间长,既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罗布顿珠工作照1(与群众同劳动—运土堵截渗水)
2016年,旦增同志担任西藏电信强基惠民驻村扶贫工作总队长,驻守在海拔4600米的仲巴县帕羊镇中继站,同样面临饮水难问题。中继站内飞沙走石的场景,他看在眼里,也挂在心上。他不等不靠,带领驻村队员们自己动手,修房修院修厕所,打井打地自发电,持续改善驻村点的生产生活条件。
这口便民取水点源头的水井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为了让村民们用上干净卫生的地下饮用水,旦增同志了解到周边牧场为湿地,且离驻点70公里处为雅江源头,此地应该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他与驻村工作队员四处奔走,选取最佳打井点。经过考量,确定在帕羊镇中继站院内和霍尔巴乡政府易地搬迁安置点各打一口井。这里在道路国道边上,既便于其他驻村点的同志取水,更能有效服务于周边群众用水。
说干就干。项目确定后,旦增同志积极向中国电信西藏公司争取资金40余万元,新建机井。机钻打到30米,还未出水时,队员们神情紧张,眼里有些失落。当35米井深处涌出甘泉时,所有驻村队员和工程人员欢呼雀跃,无不洋溢着激动的笑,纷纷向这口井敬献了洁白的哈达。
为方便当地牧民群众用水,西藏电信购置了储水罐,按天将井水抽灌到储水罐,外接自来水管到中继站院外,安排一名驻村队员专门负责,方便周边村民随时按需取水。自2018年安装以来,平均每天有100余人次到此地取水。
“我们可以直接过来取水,很方便,水质也很好!真的感谢西藏电信驻村队!”帕羊镇牧民白玛占堆告诉笔者。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坚参同志在仲巴县调研期间,专程参观了便民取水点供水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西藏电信驻村队为当地牧民群众解决了很多群众最为迫切的难题,说明驻村队真正做了调查研究,说明驻村队真正懂群众的需求。”
便民取水点已然成为一道风景,前往仲巴县调研、去往阿里沿线的领导或工作人员,都会停车查看和了解。
长情帮扶,一名队员一个故事
一路西行,再次来到海拔4600米的日喀则市仲巴县帕羊镇。在驻村点,驻村同事们烹调饭菜,美味诱人。在大快朵颐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远远近近的故事。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这些字眼涌入脑海。驻村队员的故事,不正是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吗?
旦增同志1987年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那曲、山南、昌都、阿里、日喀则、区公司政企客户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务。在日喀则担任党委书记期间,他已51岁。
这一年,他主动请缨,放弃拉萨、日喀则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来到海拔4600米的仲巴县,担任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的总领队,开启他脱贫攻坚、带头致富的新征程。
看望慰问当地牧民群众
他是当地群众的“贴心人”。他主动认领24户孤寡老人及残疾人为“亲戚”,自费10余万元,不时看望慰问帮扶。每次轮休时,他都会购置2万余元的常用药品,返岗后一一送到百姓手中。在他的感召下,驻村队员每当轮休返岗后,也会主动购买百姓们需求的日常药品。
他是当地党政班子的“助力者”。他扎根基层,忘我工作,对待农牧民群众倾尽心力、倾尽全力,不仅深得当地百姓的敬重,更得到了当地党政班子的信任。每当有项目申请时,便邀请他一起;每当有重要工作推进时,也会问问他的想法。
李寅生,是中国电信西藏公司的一名党员干部。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西藏的建设者,他是“藏三代”。2012年1月,自治区党委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第三个月,李寅生主动报名,来到海拔4600米的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的贵桑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
驻村后,他克服语言、高寒缺氧、凿冰取水等重重困难,与广大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住帐篷,吃糌粑,喝酥油茶。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李书记”。
2015年1月2日深夜,村民群宗突发心脏病昏迷,生命垂危,他带领队员和村民在暴雪封路、滴水成冰中,驱车一步三滑将群宗送到七十多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救治,经过39个小时坚持,挽回了生命。他帮助难产的智障妇女,现孩子已长大,母亲安康……如今,当年的驻村工作队已经离开,李寅生也已投入到新的岗位。但是他们所留下的感动依旧如初。
罗布顿珠是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副总队长、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贡桑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1年,他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2018年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连续三年获得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先进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分别荣获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光荣称号。
“热情善良、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知难而上、一丝不苟、坚持不懈……霍尔巴乡贡桑村的所有人都抢着有话要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模范罗布顿珠。驻村6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责任使命,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谁家有困难,谁家就有他的身影。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跟罗队”(尊敬的称呼),每个牧民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不由自主地为他点赞。
初见次仁拉姆,她脸上洋溢着微笑,温言细语,给人感觉暖暖的。而最先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她做得一手好饭,不论是炒菜、面条还是饺子、藏面,她都能调制出美味。跟她聊起来,才知道她已经驻村3年多。
2017年3月底,次仁拉姆作为驻村替补队员,来到仲巴县吉拉乡夏达村,一驻就是3年。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缺氧地工作导致右耳膜破裂严重影响听力。2018年12月轮休期间,进行了手术治疗。2019年9月,公司强基办筹备下一届驻村工作队,她主动向公司申请继续驻村一年。她尽己所能,照顾两个残疾家庭,用爱心感动着他们,用真诚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们,只是中国电信西藏公司9批320余位驻村队员的一个缩影。在我们身边,还有舍小家为脱贫攻坚的拉萨分公司驻纳木湖村队员念扎,有带领群众学普通话的拉巴普赤,有代言驻村点门帘销售的格桑顿珠……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队员一个故事,一次驻村一段回忆。他们的笑脸朴实而坚毅,他们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因为他们,让我们与群众心更近、情更近;因为他们,让中国电信的红色基因播向高原。
更多数字经济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通信信息报”(ID:txx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