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监狱民警的N个角色 记新疆乌苏监狱十一监区监区长王伟
来源:法制日报
一位监狱民警的N个角色
记新疆乌苏监狱十一监区监区长王伟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杨静
在新疆乌苏监狱有这样一个青年“身兼数职”,他既是教育改造业绩突出的监狱民警,又是能让服刑人员提高文化水平的优秀教师,还是一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他,就是乌苏监狱团总支书记、十一监区监区长王伟。
用真情打动服刑人员的监狱民警
乌苏监狱,第十一监区谈话室。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谈话结束,服刑人员李某回到监室前,面向监区长王伟,深深地鞠了一躬。
王伟长舒一口气,欣慰地笑了。
王伟清楚地记得,4个月前,27岁的李某刚入监服刑,被分到十一监区。起初,李某情绪很不稳定,抗拒改造,动辄为琐事与其他服刑人员争执,甚至有自伤自残的倾向。
于是,李某成了王伟重点关注的对象,连续4个月,王伟经常找李某谈心,寻找教育改造突破口。
聊家庭、讲爱好,一次次的谈话交流,逐渐取得李某的信任。
在一次谈话中,王伟了解到李某自幼习武,一直将武打巨星李小龙视为偶像。
“李小龙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百折不挠,最终获得成功。你也应该向你的偶像学习啊!人生中不怕跌倒,要勇敢面对!”王伟乘势引导教育李某正确面对挫折,一番动情在理的长谈,彻底打动李某。
用知识教育服刑人员的教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爸爸新学的古诗,你会不会?”在乌苏监狱视频会见室,服刑人员吐某在视频中与刚上小学的儿子交流着。
这是吐某学会的第18首古诗了,每月两次的视频会见,也成为父子俩的诗词“交流会”。
一年半前刚入监时,吐某一句普通话都说不好,在王伟的鼓励下,他从开始的“不会说”“说不好”,进步到现在可以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流。
“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就要变成什么样的人。”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毕业的王伟认真研究普通话教材,根据服刑人员学历、认知水平、年龄阶段、接受程度等进行学情分析和分类施教,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a、o、e”等基础字母到汉字、课文、诗词,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耐心解释、反复强调和练习。在授课过程中,王伟还会穿插历史故事、社会新闻,或通过歌曲、猜谜等方式教学,力求生动易懂。
用爱心帮助受困群众的志愿者
清扫积雪、擦拭门窗、贴对联、贴窗花……古丽大姐家顿时有了新年的氛围。
2019年新年第一天,王伟和同事们又一次来到乌苏市虹桥街道团结路社区的古丽大姐家,她家只有母女二人,古丽大姐患有残疾,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王伟和同事们不定期前来探望,为这对母女送去爱心物资。
大家准备离开时,平时总爱躲在妈妈身后的女儿阿依努尔鼓足勇气提出想与王伟合影。
“在合影时,小姑娘说‘叔叔,我长大了也想当警察!’当时我特别感动,作为一名志愿者,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一个孩子,真的特别有成就感。”王伟说。
自此,王伟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志愿者的决心。
多年来,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个人累计捐赠各类物品及资金逾万元。
作为乌苏监狱“警苑”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近年来,他带领志愿者们陆续开展了爱心捐赠、扶贫帮困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高考期间,他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和同事一起连续四年接送考生147人次,获得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王伟被乌苏市委宣传部评为乌苏市“最美志愿者”。
“身为一名监狱警察,为了更多家庭早日团聚,我和我的战友愿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