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一人一姓一书院:清朝柘城大儒窦克勤和他的朱阳书院

Tom 0

国之大事,教育为本,一个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昌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都需要人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

《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灿烂而悠久,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优良教育传统。自从孔子设立私学创办教育以来,而中国古代教育之风就络绎不绝,传承有序。自从科举考试以后,书院教育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教传统!

北宋时期,书院教育发展进入昌盛阶段,尤其是应天书院为首的四大书院,把书院教育发展推进到历史的顶峰,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栋梁之才。范仲淹等人创办的应天书院,成为千年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亦是商丘城市文化的精神图腾。

自此以后,创办书院致力于文化教育的继承和传播也成为很多文人士大夫的毕生追求。清初大儒柘城人窦克勤肩负着家族的重托把创办书院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真可谓“一人一生一书院”,而他创办的朱阳书院门下士子济济雍雍,攻经言行法度常新,一时声教大振,学者云集,与嵩阳书院、百泉书院齐名,影响巨大,被称为承接北宋应天书院之余脉,成为当时“中州三大理学教育中心”。

窦克勤,一生致力于教育的大儒

窦克勤(1653年~1708年),字敏修,号静庵,河南商丘柘城人,清初著名的教育家、一代理学大儒。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先祖为山西人,居沁水窦庄。始祖窦璘为宋左屯卫大将军,其五世祖窦联芳开始迁入商丘柘城,窦氏家族便开始在柘城定居。

窦克勤的祖父窦如珠,字帝珍,号筠峰。生而才智出众,聪慧过人,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即以圣贤之学自励。适逢明末天下大乱,世局动荡,国事日非,遂绝意于仕途,屏居于田间,授课教徒从游者甚众。其以程朱之训为遵守,不为异端所惑,身体力行,一时学者翕然宗之,称之为“西河夫子(吕坤)”复出。尊其为“筠峰先生”。著名理学家耿介赞其曰“道在天地,担荷惟人,先生蹶起,大力深心”。著有《筠峰语录》。

窦克勤的父亲窦大任,字燕诒,号道康,为诸生,“慨然有志于道,不专为科举之学”,三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为学以不欺为本,喜成就后学”。耿介称誉其为“为世醇儒”。曾于窦克勤共建朱阳书院,著有《四书待》,《敬业录》,《不欺文》等。

窦克勤自幼聪明,读书夜以继日,往往是半夜还不休息。他父亲恐怕他过度用功,时常对其劝阻,但他用衣物遮住门窗,孤灯青影,刻苦学习。

窦克勤听闻明代大儒孙奇逢的弟子耿介在嵩阳书院传授百泉之学,于是“从之游,居嵩阳六年,遂契心宗。”窦克勤与耿介,张沐,李来璋,冉觐祖等名流硕儒游学于嵩阳书院,并于耿介结为忘年之交。从此窦克勤学业大增,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中进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器资醇儒,学识通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中举之后,康熙十一年窦克勤来到了北京参加选拔,一日他拜见商丘历史上另一位大儒睢州人汤斌,虚心向汤斌请教。汤斌说:“现在师道不立,皆因教官失职。你就从事教育这一职业吧。”于是,在汤斌的推荐下,窦克勤就做了泌阳教谕。

泌阳地小而偏僻,老百姓都不知学,窦克勤就仿效宋朝朱熹的白鹿书院条规,并推而广之建了五个学社,教人读书。每月的初一,他就考核学生们的德行,有行善的就给予表扬,有做坏事的就进行惩罚。教书之余,他则斋居读书,虽粥不继,却安然自若。这是窦克勤在教育上的首次尝试,也为后来主持朱阳书院积累了实用的经验,可谓“小试牛刀”。

在翰林庶吉士任上期间,窦克勤的母亲亡故,他便辞官归里为母亲守孝。窦克勤为母亲守孝期满,回到京城。有一日,皇帝命诸翰林作楷书,窦克勤书“学宗孔孟,法在尧舜,而其要在慎独”十四字进献皇上。皇上看了对他大为欣赏,对他非常器重,并加封了官职。不久,他以父亲年老乞归。

回到家乡后的窦克勤看到文风不振,就在父亲窦大任的协助下柘城东门外建立了朱阳学院,聚徒讲学,倡导正学。在此期间除了短暂的出外为官之外,窦克勤几乎把自己后半生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朱阳书院的建设和教学上,周边的士子纷纷来到朱阳书院求学,朱阳书院成为当时中州赫赫有名的学府。“一时间中州自夏峰、嵩阳外,朱阳学者称盛”。

公元1708年,窦克勤积劳成疾因病去世,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受人尊敬的理学大儒才依依不舍地抛下他一生追求的教育事业,撒手人寰,终年五十六岁。他一生崇尚理学,留下了体例丰富的文字作品,尤以诗歌为巨。遗世著作主要有《理学正宗》、《朱阳书院志》、《孝经阐义》、《寻乐堂家规》、《同志谱》等。

窦克勤一生推崇儒学,致力于教育,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无论是其精神人格和道德操守,还是其所作所为都值得后来者敬仰,其在商丘教育文化的地位也是牢不可催的,他和商丘历史的圣贤先哲一样,是商丘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重新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厚重的文化历史价值,为今天的商丘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精神滋养。

一座书院,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努力

兴办学校举行教育是窦克勤的家族几代人的夙愿。从其祖父窦如珠开始就有兴学办教的想法,多次与儿子窦大任谈及创办书院之事。可惜的是,年仅42岁的窦如珠突然病故,只好将未竟之志托付给儿子窦大任。

由于两代人的努力积累,窦大任时期的窦家家境已经比较殷实。这些也为窦大任重视教育施展抱负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条件。他在开设私塾讲学的同时,让四个儿子苦心读书,继承家学渊源。在他的教育下,四个儿子都功成名就。在此背景下,窦氏家族更加重视教育,决心创建私立书院,完成先辈的未竟事业。

后来,窦克勤在《朱阳书院记》中说:“吾邑柘城,为朱襄氏之都,明末寇乱,先主父筠峰公讲学于此而未竟厥志。及予大人续述之,谋讲习地非一日也。”其在《朱阳书院之序》中又道:“因继先筠峰公未竟之志,于邑东门外创建朱阳书院”。

同时,窦克勤兴建朱阳书院另一个目的是承接北宋应天书院之余脉,重振商丘文教兴盛之遗风。朱阳书院建成后,窦克勤就说过:“嵩阳复四大之一,共此而已,朱阳不能寻四大之旧,窃亦欲共此而已。”

清人尹会一在《窦静庵先生传》中也说:“因念宋有四大书院,中州居其二,西曰嵩阳,东曰应天,耿逸庵已葺嵩阳,而应天湮没无可问,深以为憾,爰相基于柘城东门外,创朱阳书院。”

鉴于以上的种种情况,窦克勤在回乡以后遂与父亲窦大任共图建学大计,择地于柘城县城东门外。于次年也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开始兴建了书院,因在朱襄城之阳故名“朱阳书院”。于是,窦氏家族几代人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拉开了序幕。

朱阳书院在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筹备兴建,历时一年,康熙三十年(1691年)秋,初具规模,并开始聚徒讲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竣工。

据史料记载,朱阳书院坐北朝南,南临东门通衢,西依护城河,“基址广袤,门垣宏丽”,为四进三层的建筑群落,建有大门一座,先圣殿一座供书院书生拜祀孔子,讲堂三楹,藏书楼一座,东西厢房分别提名“存诚,”“主敬”,还建有饭堂,洗浴室,廊舍若干,纵观整个书院,布局整齐,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典雅别致。是一处读书学习的大雅之堂。

朱阳书院建成后,教育理念以程朱理学为宗,窦克勤亲任主讲席,督课讲学。即“以诚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并参考《嵩阳书院规约》和《泌阳教士法》,制订规约、戒条、仪注、学要,教有程,学有规,课有时,作息行止,法度森严,尊卑礼仪,不可妄为,从而形成一整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期望书院诸生能“处为真儒,出为名臣”,“为第一等人,做第一等事”。他治书院严格,《柘城县志》记载:“每月集邑弟子讲学课艺其中,远方来学者鳞集,登堂学业娓娓不倦,理学之盛,继美嵩阳。”

窦克勤的教育方法是讨论式,而不是一言堂的灌输式,他认为读书人在一起“相观而起,相讲论而明,相互切磋砥砺而进。”在那个注重师道尊严的封建社会,窦克勤的教育方法是难得可贵的,其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更有利于人材的培养,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界依然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窦大任去世时,语重心长地嘱咐窦克勤:“书院为家乡做了好事,我去世后,你要好好把书院办下去,千万不能废止。如果书院因你而废止,就是不孝。”

窦克勤严尊父训,殚精毕思,把书院越办越好。后来,窦克勤临终前,谆谆告诫弟弟和子孙们:“办学济世,是咱们家的功德,也是咱们家的传家宝。我去世后,你们一定要继承下去,咱们代代为家乡造福。听我训者是窦家子孙,违者就不配做窦家子孙。这是我父立了家训,你们要好好遵守。”

窦克勤病故后,继讲席者有其弟窦克让,其子窦容邃,其侄窦容恂,不违先祖遗训,世代家学,穷理尽性,多所成就,先后主持朱阳书院,其教育历程前后长达百年之久。其门下士子济济雍雍,攻经言行法度常新。时学者不西赴嵩阳,则东走朱阳,云集于此,俨然如昔之嵩阳、睢阳盛时,许多学者都曾来书院讲学。数学家李子金、杜知耕等人的著作都在朱阳书院得到刊刻出版。

窦氏家族四世讲学,前后长达130余年,为中州罕有的教育世家。康熙版《柘城县志》载,柘城窦氏为“教育世家”、“累世儒者”。

清朝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清朝国势渐衰,朱阳书院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下来,然而随之而来则是现代教育的兴起。往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说应天书院是书院教育辉煌灿烂的顶峰,那么窦克勤和他的朱阳书院就是传统书院教育的最后绝唱。不惟与嵩阳遥峙争辉,抑且继睢阳之遗烈。这也许就是窦克勤和他的朱阳书院最大意义之所在。

历经沧桑巨变,心中感慨万千,惟有这北来的风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灿烂。初冬的太阳虽然依然灿烂明亮,但是微微的寒意让人感到严冬的到来。

今天的朱阳书院早已泯灭于茫茫的红尘之中,而朱阳书院的旧址也成为现代化学校的一部分,然而窦克勤和他的朱阳书院,以及他的办学精神和理念在商丘文化教育史上依然是浓重的一笔,窦氏家族四世兴学助教的故事也成为商丘历史上的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如今,在应天书院的墙壁上悬挂着窦克勤先生的画像,供来访者瞻仰,这是对于窦克勤先生弘扬应天书院文化的肯定,也激励着后来者以他为楷模砥砺前行,更是对这位先贤大德的铭记和崇高敬仰。

(作者刘金芳系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系统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