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一个鲁西北乡村的美丽变形记-乡村振兴的“西店经验”为何可贵

Olivia 0

端午粽飘香,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200亩桃园里,红彤彤的龙峰桃挂满枝头,果香也沁人心脾。6月25日下午3点多,从济南回当地娘家过节的郭新慕名而来,刚摘两个就忍不住咬了一口,“真脆真甜!”她由衷夸道,“我自己先吃个够,再带一些回去送朋友。”

“接下来的20天,可能是今年最忙的。”果园的负责人朱玉斌这个假期大部分时间要在路上奔波了。昨天一趟济南和一趟淄博,今天跑了两趟德州,直到下午4点多疲惫的朱玉斌才回到村里的人才公寓吃上“午饭”。他是一名“新西店人”,这得从他的哥哥朱玉国说起。

省级贫困村西店村在武城县城西南10公里左右,有村民151户、436人,耕地900亩,2015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是一个很普通但又很典型的鲁西北乡村。2015年初,46岁的山东理工大学校办工作人员朱玉国成为省派西店村“第一书记”,村里近年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由此发端。当时52岁的李福祥已担任西店村党支部书记近20年,很有经验,班子在村里有一定威信,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但苦于找不到好的门路。眼界思路更开阔的朱玉国一来到,他们没有掖着端着,很快组成一个“最强干事组合”。

两个人各有优势,但并不盲目自信。共识是,扶贫上项目,一定要找懂技术懂市场同时还要有情怀的“专业人士”带动。他们“三顾茅庐”请来周边有名的“牛经纪”陈海昌,成立祥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有劳动致富愿望的15户贫困户入社参与肉牛养殖项目,从2015年度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中按每户5000元补助,不到一年出栏29头,每头纯收益3500元。这个项目至今仍运作良好,已脱贫的养殖户杨艳红告诉记者,去年她养了9头牛,纯赚5万多元,今年丈夫也回来参与,一共养了20头牛。在外闯荡的村民衣金果成立祥发种植专业合作社,31户贫困户同样按每户按5000元补助入股了豆芽种植项目。种粮大户陈庆祥成立祥隆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粮食种植户提供统一服务。这几个合作社都是由村党支部领办,便于监管指导扶贫资金的使用,但具体经营管理由这些能人负责。

李福祥的一辆小面包是两人“座驾”,到处找资金、寻技术、跑项目,马不停歇。在派驻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和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多方联系积极引进新的特色产业和品种,与临朐县山旺镇林果科学研究所、河北一家中草药企业、潍坊一家生物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流转土地后,联合果树种植户陈海柱成立祥慧种植合作社,利用争取的中央财政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上马200亩12万棵西府海棠种植项目,整合2016年度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和省财政扶持特色种植项目资金100万元,完成200亩“龙峰桃”、100亩“理工梨”和林下150亩的中草药种植园建设项目,“这3万多棵果树是我和朱书记在专家指导下,带着村民们一棵棵种的,哪一棵不规范,都要拔了重种。”李福祥说。

贫困村摘帽了,贫困户脱贫了。然而此时,两年的“第一书记”任期也到了,2017年4月朱玉国返回派驻单位。李福祥坦陈,这段时间从来沾着枕头就睡的自己整宿失眠,特色种植园刚刚成型,后续支出巨大却暂时还没有多少收益,一旦失去村民信任就会前功尽弃。他忍不住多次去找朱玉国交流:“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了,西店村的发展处在关键时刻,不进则退。”“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支撑,人才需要舞台,这是长期的关键性的。帮扶有任期但无限期。”朱玉国同意他的观点,他希望能帮助西店村建立产业与人才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2017年底,在朱玉国的推荐下,原本在淄博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朱玉斌来到西店,经过考察协商他成为300亩“龙峰桃”“理工梨”特色种植园区的承包人,同时获聘成为武城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种植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按照协议,朱玉斌将承担起每亩每年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以及向村集体缴纳每亩每年最高500元的管理费用。又经过三年的努力,特色种植园今年不仅见到了“回头钱”,去年村民在此务工就获得了40多万元的收入。

2015年村里起草的《西店村生态村发展规划》计划要打造一个生态循环产业链,建设“美丽西店,生态家园”。在产业推进中,像豆芽种植的副产品“豆皮”,可以作为饲料;养牛项目中回收的牛粪可生产沼气,有机肥供应果树。从2016年开始,他们开展了美丽村居建设。李福祥告诉记者,西店150多户村民有200多处宅基,除了存在一户多宅现象,还有很多老宅空心化,成了断壁残垣。经过整顿,无证宅基收归村集体,有证的仍归原主但统一清理,全部复耕种上各种果树苗木,由所有者管理收益。这样全村共清理整合60多处废弃老宅和宅基地,共计约50余亩,同期平整坑塘50余亩。记者来到时,藕塘中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相映成趣,下面开展藕、鱼、小龙虾等混养。藕塘承包人张爱荣说,因管理到位,她家莲藕、小龙虾质量好,仅周边饭店便供不应求。

过程中李福祥也想借助相关土地政策,将整理出来的耕地作为指标交易迅速回笼资金,但因为宅基散落全村,不符合“达到成方连片30亩”的政策,为此他向上级提过不少建议。虽然后来建议被部分采纳,政策改为达到10亩即可,但西店村没有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李福祥并不气馁:上级惠民政策有很多,这个不适合还有其他的。近几年村里还争取了旅游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200多万元,提升了村容村貌,实现了户户通,建设了采摘园、垂钓区、民俗文化馆、特色民宿、公厕等,为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打下基础。西店村被列入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功能拓展型试点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省级联系点等,去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5万元,

“西店村的产业项目能够引进来、留得住并发展好,这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人才、一以贯之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结果。行政干预过多,上项目说一不二,实施过程中颠三倒四、吆五喝六,结果却七零八落的情况并不少见。”李家户镇党委书记卢远飞认为,没有区位、资源等特殊优势,西店村的发展是这些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经验做法具备可复制性,显得尤为可贵。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通讯员 王玉磊 吴华 报道)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