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织金县牛场镇:念好“山字金” 讲好“田故事”

Rose 0

金风拂过山丘,流水缓缓滋养着田野,织金县牛场镇张家寨村的田间地头一片丰收景象。坝子上,村民们抢抓农时收获稻谷,打谷机发出的声音奏响秋收进行曲。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张家寨村充分利用临河坝子发展水稻种植。随着通村通组路、田间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农耕生产条件大为改观,收获的稻谷可直接用车拖回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牛场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建设了机耕道后,我们村的农业生产方便多了,大家开上农用三轮车就能到地里干活,耕地拖拉机也能直接开到田里。”村干部张青奎介绍说。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因地制宜谋发展才能抓住产业“牛鼻子”。牛场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水资源丰富、具有水稻耕作条件的村(社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稻鱼共生”“稻油轮作”特色生态农业,使得土地产值大为提高,让和美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在该镇后坝村,2000多亩稻田如一道道阶梯,在青山绿水间从低到高铺散开来,产业路、田坎、排水灌溉沟渠全部硬化。田野上机械轰鸣,随处可见乡亲们收稻谷的身影。

“自从实行了机械化耕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也没之前那么累了。”看着机械在田间来回运动,村委会副主任、村集体合作社负责人龚荣举笑逐颜开。

村民宋乃贵感慨地说,曾经他们靠牛犁人耕,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也是广种薄收,“如今政府指导我们进行‘宽窄行’规范化种植,因为通风透气、阳光充足,产出的稻谷更加饱满,我家8亩水田的亩产量从原来的1200余斤提高到1500余斤。”

2022年,牛场镇争取了97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后坝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2023年初建设完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当地干部群众一合计,决定走机械化生产道路,遂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我们合作社的机器不止在本村耕作,还为周边村寨提供服务,农机手们又多了一份收入。”龚荣举高兴地说。

据了解,现在后坝村2000多亩稻田全种的是红米品种,味道好、价格高,亩产值可达6000元左右。“春天遍地油菜花,夏天到处绿油油。现在秋天一片金黄,大家边收大米、边捉稻花鱼。”村里的四季美景和产业成效令龚荣举自豪,“通过‘稻油轮作’‘鱼稻共生’模式,大家的增收渠道更宽了。”

小桥流水,稻香醉人。在该镇水城村,青瓦白墙的居民楼错落排列在山间,花草芬芳的农家院前面是金黄色的稻田,村民三五成群割谷、打谷,忙得不亦乐乎。村里拥有集中连片稻田350亩,近年来通过引进种植优质杂交水稻,使得产量大为提高,乡亲们种田更有奔头。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牛场镇共建设“鱼稻共生”高标准农田1.8万余亩,修建防洪灌溉沟渠4561米、机耕道1921米,硬化田坎20605米,田间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同时动员群众推行“宽窄行”模式科学化规范化种植,将稻谷亩产量从原来的1200余斤提高到1500余斤。田里冬春季种植油菜,夏秋季种植水稻并养鱼,产值更上一层楼。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牛场镇通过念好“山字金”、做足“水文章”、讲好“田故事”,让和美乡村四季有景、发展有“稻”,逐渐迈出农旅融合新步伐,正一步步走向村美民富的康庄大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高端门窗

高档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