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池珠专栏】回眸:自驾川藏线(五)
第五天的行程:从左贡县城出发,经邦达站观景点,八宿县城,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峡谷,到达然乌湖酒店。
左贡,藏语意为“犏(耕)牛背”的意思,平均海拔3750米。很早以前,因人们住的地方的地形像犏牛的背,故而得名。怒江、澜沧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形纵贯全境奔流而下。主要山脉有东达山、多拉山、茶瓦珠山、茶瓦多吉志嘎山,以及与云南交界的梅里雪山。
喜马拉雅山脉是两大板块撞击后隆起的结果,是造山运动,更是造景运动。挤出了数列横断山脉,也成就了山脉之间的大江大河。板块之间并不是严丝合缝,时不时地这里鼓一下,那里冒一下,所以这里也偶有地震。大家都熟知2008年的5·12大地震,左贡和芒康也都在地震带上。2013年8月12日05时23分,在左贡和芒康交界(北纬30.0度,东经98.0度)处发生过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在左贡吃完早餐,就出发了。
很快就看到一个大牌坊“蓝色八宿欢迎您”,左侧是“绝美川藏线”,右侧是“八宿是中心”,说明川藏线走了一半了。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蓝色八宿”就是要建设生态美丽八宿。
邦达是八宿的一个镇,穿过邦达草原抵邦达站(海拔4444米)。这里有藏东海拔最高、也是唯一的邦达机场,是老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会处,北通昌都,西至林芝、拉萨,东到四川和云南,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邦达垭口比较平缓,站在垭口上,可以清楚地观望山头两侧的风光。一侧是来时路,邦达草原,平缓舒坦,白云悠悠,另一侧属于怒江河谷,下山处便是川藏线最著名的险关之一,怒江72拐。
就要下山了,“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弯的数量是天路十八弯的7倍多。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道路狭窄,又是双向通车,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的奇迹。
麻烦的是大货车多,拐180度的弯很困难,有时得倒上几把,有些大货车司机比较牛气,跑得慢,又不让路,就导致整条道路上的车队行驶缓慢,甚至堵车。需要耐心和高超的驾驶技术。
设想,如果有一条直道,从山上直达山下该有多好。记得在桐庐县的大奇山,有一种交通工具,叫“森林飞鼠”,人坐在托盘里面,系好保险带,然后飞驰而下,两边有手刹,太快的时候可以拉一下,吹着山风,呼啸而下,那叫一个爽!72拐要是有“森林飞鼠”的话,人是下去了,但是车呢?!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怒江流经西藏,从四川进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经过贡山、福贡、泸水县后至保山、德宏,流进缅甸,注入印度洋。
怒江在青藏高原上流淌,宛如一条绿地毯上的蓝飘带。进入藏南八宿前后,便进入深不可测的怒江峡谷。从海拔3000多米一降再降,降到海拔700余米的深槽。落差大,水流急,像个满腔怒火、跌跌撞撞的小伙子,疾驰而来。
2011年我在美国访学时,利用假期时间去过科罗拉多大峡谷,感觉还是挺震撼的。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440公里,怒江大峡谷超过了1000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183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3000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6054米,梅里雪山6748米,峡谷更深了。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山腰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景色如画。
在怒江峡谷走一会儿,就到了雄伟壮观的怒江大桥。看到一个现象,每当车辆路过这里时,都会停车鸣笛。也有的人拿出水果香烟,当做贡品摆上。听说,这里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当年十八军从四川进入西藏筑路的时候,这里是工程难度最大的一处,有一名小战士在查看桥墩浇筑情况时不小心掉入水泥还没凝固的桥墩里,最后永远和桥墩凝固在一起,修新桥时老桥墩都炸了,只留下了这一个。因此车辆经过怒江大桥都会鸣笛,向牺牲的英雄致敬,也是向牺牲的3000多官兵、民工致敬。这个桥墩,已经成为了英雄的丰碑!
公路的一侧是怒江,另一侧是修路切削下来的切面。这个切面并不光滑,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镶嵌其中,大的有隔离墩的石球那么大,小的有鸡蛋那么大,探头探脑,有的露出了一小半,有的露出一半。
我推测,在某个世纪,这里有冰川运动,将大小石头磨成了圆球,运动停止,冰川融化,泥土和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留了下来,沉积压实,形成了现在的景观。我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各位方家指正。
在落石频繁的地方,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叫司机放心行驶。
正当我担心这些“小脑袋”是否会掉下来的时候,又堵车了。我一边看着怒江滚滚向前,一边盯着呼之欲出的“大脑袋”“小脑袋”。真的掉下来,砸车伤人是难免的。万幸,一切都好,看到前面路上也有小的落石,但不影响交通。回来刷视频,看到有一辆车在那里不幸被砸中,驾驶人员受伤,当然这是个案。
终于通车了,前面的路并不好走,看到一个巨石凿出来的一个“∠”形的地方,车辆小心地从这个口穿过,且只能一辆车通过,这个地方叫小老虎嘴,老虎张嘴也是“∠”啊。大车车体高,小心翼翼地擦着顶端走,也搞明白刚才为什么堵车了。
穿过峡谷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我们在八宿吃完午饭,接着赶路。
从八宿出发,翻越安久拉山到达了美丽的湖畔小镇“然乌”,此地是进察隅和到拉萨的分路口。这里打卡的景点是然乌湖,是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水源之一。
据说在秋天,湖面水鸟成群,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加上雪山映衬,不亚于瑞士风光。但我们是暑假去的,看到的湖水有点浑浊,可能是因为近期下雨上游的泥沙冲下来了。
我们预定的宾馆是自驾营地,是湖边的玻璃房子,里面用布帘遮挡,房顶还留有一块透明的玻璃窗,便于晚上看星星,在高海拔地带,星空应该非常璀璨。很遗憾,我们去的时候正阴天,啥也看不见。
因为海拔3200多米,房间里都有氧气供给,就像医院里的一样,镶在墙上,咕噜咕噜冒泡泡,只是把插到鼻子的塑料管拔下来了。有的宾馆供氧是收费的,扫二维码,交费,马上冒气泡。晚上睡觉,充足的氧气是非常必要的,不然会头疼,影响睡眠。想不到在我们大山东随便呼吸的氧气,在318路途中还要花钱买,好处是沿途都能买得到。
这一天,印象深刻的是拐啊拐,拐啊拐,还有怒江峡谷。
——END——
文章:马池珠
图片:微信公众号“老马新涂”
责编:冯嘉欣
审核:刘仲国
(作者:马池珠,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传媒研究院院长、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