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数智化·共绘新场景】贵阳贵安:数智赋能“强农业” 产业发展“出新招”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设肉牛智慧牧场36个、生猪智慧牧场31个、智能蛋鸡养殖基地2个;加大信息技术在设施渔业的应用,建成贵安大狗场村年产100万斤鲈鱼等3个智慧渔业项目,提升自动预警、水质在线调控等养殖智能化水平;在全省首创“大数据+活体抵押”金融信贷服务模式,在省内60个县推广……
近年来,贵阳贵安把“数智赋能”作为“强三农”的重要抓手,不断促进数字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供智慧动能。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三农”数字应用场景20个,数字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智慧农业发展蹄疾步稳。
智能化助力渔业工厂化
山顶上建鱼池虾池,一个鱼池年产鲈鱼可达万斤?在贵安新区高峰镇大狗场村的工厂化渔业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数字赋能智慧渔业发展,实现了鲈鱼养殖高效又安全。
“基地按照工厂化智慧养殖来设计,摆脱了气候、水源、光照等自然资源对渔业养殖条件的限制。”该基地由贵州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基地负责人裴光祥介绍,现有成鱼养殖池98个,配套可控水环境智控渔业养殖系统,包含水质控制设备、电力控制系统、智能云远程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通过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养殖过程透明、可控、在控,有效保障商品鲈鱼品质。
走进大棚,一个个大圆筒状的养殖池呈现眼前。渔池中,水在快速地流转、循环,工人在忙碌筛选鱼苗,一条条拇指大小的鲈鱼鱼苗活蹦乱跳。
“各个鱼池中都装有水位传感器等相关设备,相关软件生产计划模拟可对养殖各阶段生产工作实时进行指导监督,通过生产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实时报警并自动处理。”裴光祥说,一部手机、一套智能操控系统,就可以实现精准化、集约化管理。
目前,项目处于边建设、边试产阶段,现存塘鲈鱼超10万尾。基地建成后预计年总产量530吨。基地仅有工人5人,在科技加持下,减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科技的发展进步,让我们的生产更加高效、安全。”裴光祥介绍,在水质方面,通过智能管理平台结合多样的水处理组件,不仅可以实现养殖水体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还能自动补水、自动增氧。同时,干湿分离出来的残饵、粪便等固体,定期外运至相关种植基地作为有机肥料二次使用。饲料和用药也实现自主生产,使用绿色的纯粮饲料和更加安全可靠的中草药。
“在科技赋能下,鱼的整个生长过程得到有效监控,水质、水温可控在控,鱼的健康程度很高,大大减少了药物等的使用,有效保障了鱼的品质。”裴光祥介绍,“未来将进行更多探索实践,总结更多经验,大力推广现代设施化渔业产业模式,推进贵阳贵安智慧渔业发展高质量发展。”
自动化养殖拓宽产业路
自动喂食、自动采蛋、智能调温……智慧养殖,让花溪鑫源养殖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11月8日,走进位于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的花溪鑫源养殖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一排排鸡笼干净整洁,一只只蛋鸡悠闲地吃着食槽里的饲料,笼子外有一条小型传送带,将一个个新鲜的鸡蛋传送出去,整个鸡舍几乎闻不到异味。
鸡舍的另一边,区别于蛋鸡的悠闲,四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收蛋“,新鲜鸡蛋通过传送带送到中央集蛋器的操作台后,工人们双手翻飞,熟练地将鸡蛋收到蛋板上,再装进包装箱,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这个鸡舍约有8万羽蛋鸡,一天产蛋差不多七八万枚,平均每人每天要收近两万枚鸡蛋。”工人韦富香说,鸡舍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只需在中央集蛋器上收蛋,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推着车来回转,省了不少力气,也大大提升了效率。
贵阳花溪鑫源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从东介绍,近年来,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大设施畜牧业更新换代力度,投入4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改造提升,现在基本实现喂食、饮水、收蛋、清粪、调温等智能化和自动化。同时,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指标集中到中央控制器,在上面可以一目了解掌握养殖的全部情况,更加方便进行管理和调控。
智慧养殖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现在,每到喂食时间,动手按个按钮可以实现自动喂食,这让员工游兴顺感觉轻松不少:“过去活多还累,两个人最多能喂不到一万羽鸡。现在,鸡舍八万羽鸡,只要五个人就绰绰有余。”数据显示,基地目前共有约20万羽蛋鸡,仅需26名工人即可满足日常养殖和管理。
得益于技术的改进和安全的保障,基地产出的鸡蛋现已打开大湾区市场。“未来,我们将对基地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养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用科技的力量拓展发展道路。”龙从东说。
数字化赋能畜牧全链条
自动料线系统投料喂水,自动环控系统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刮粪系统及时排污……在修文县六广镇福旺种植养殖基地随处可见定位栏、恒温设备、料塔输送等养猪场的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一键喂养,还能根据生长周期和营养需求精确配比饲料。基地负责人喻广福欣喜地说:“现在养猪太‘简单’,跟着这个智能系统提示做就不会出问题。”
喻广福所说的系统就是由贵州猛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的贵州省能繁母猪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对省级及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猪存栏和产能数据进行了调查、摸底、监测,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建立了这套模型。从圈舍建造、猪仔购买到最终变成产品回收资金投入下一轮生产,都有相应的数据分析,并设置必须完成的工序。”猛猪科技总经理胡婷介绍,该平台每年服务的生猪头数已超过全省生猪出栏量的70%,客户遍布全省,仅贵阳市的用户就超过50户。
在贵阳贵安,大数据在畜牧业的应用不仅是服务生产环节,每一头牲口还能从数据要素变成金融要素,实现融资扩大发展。
在开阳县高寨乡的贵州鸿丰聚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内,一头头壮实的肉牛都打上了“标签”,公司负责人高飞指着一头肉的牛耳环说:“这就是贷款的‘凭证’,有了它,我就能轻松贷款。”
高飞已通过肉牛抵押,三年来累计获得贷款1500万元,养殖规模从创业时的50头扩大到了现在的800头。贷款方就是贵阳农商银行,而贷款的抵押物就是养殖场的肉牛。
2020年以来,贵阳农商银行与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养殖企业入驻平台后,平台就会为每头牛建档立卡分发电子耳标,把牛的信息记录在案。企业以牛的总价为依据通过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平台负责人介绍:“我们将肉牛转化为‘数据’,首创‘按头贷款、按头监管、出牛还款’的服务模式,通过地面团队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银行的风险管控可靠性及资金投放效率。”截至目前,“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已实时授信392家,授信总额26亿元,累计放款16.8亿元。
“到2025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打造100个以上农业农村数字应用场景。”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目标,不断推进数智赋能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力争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智慧农场、发布一批高质量的应用场景、推广一批高成效的典型案例,为贵阳贵安“三农”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数”“智”保障。
记者 李佳旭 李春明 潘朝选